
免责声明:本文中的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本文旨在分享生活小技巧,不代表任何平台的立场。
“为什么自己炸的鱼总是没有外面炸的酥脆呢?”我疑惑地夹起一块炸鱼,感觉到鱼骨在难以嚼碎。妈妈听到我的抱怨后,大腿一拍,开始责怪起爸爸来:”就是你爸爸坚持使用淀粉,我早就说过那老方法不行!”厨房弥漫着熟悉的花椒香气,窗台上的橘子皮是去年秋天留下的,这样的对话每年都要上演几次。
一、自家炸鱼为何不酥脆?
回想起小时候,巷子口张大爷的炸鱼摊总是令人垂涎。那炸鱼的香味隔着几条街都能闻到。他炸的带鱼色泽金黄,咬下去酥脆嘎嘣响,连鱼刺都能轻松嚼碎。自家炸的鱼却总是达不到这种效果,要么外面裹的面粉太厚,要么凉了后就变得软塌塌。
试过用面粉裹?刚出锅时确实金黄诱人,但吸油如海绵,吃两口就感到腻味。换成淀粉效果更糟糕,看似晶莹剔透,但凉了后变得韧性十足。有次按照网红的教程加了鸡蛋液,结果炸出来的鱼像裹了一层鸡蛋饼,鱼肉的鲜嫩被完全闷住了。
二、老渔民分享秘诀:用大米粉解决油炸鱼的难题
去年跟随渔船出海时,我观察到老渔民处理新鲜的鳎目鱼的方式。他们既不使用面粉也不使用淀粉,而是采用生大米捣碎成米粉。大米粉中含有的直链淀粉遇热会形成网状结构,既能锁住水分,又能炸出酥脆的壳。
我回家后立刻尝试了这个方法:将珍珠米打成细粉,与玉米淀粉按2:1的比例混合。这个比例是关键,因为纯大米粉容易发硬,加入玉米淀粉能增加酥脆度。
在选择鳎目鱼时,我们要选择大小适中、鱼鳞银亮的。处理时,不用刀刮,用老丝瓜瓤顺着鱼身搓,这样既能去鳞又不伤鱼肉。鱼肚子里的黑膜也要撕干净,这是腥味的主要来源。
三、如何制作油炸鳎目鱼?
腌鱼是重要的一步:将处理好的鱼用葱姜水泡20分钟,然后用厨房纸吸干水分。撒上一层盐和白胡椒粉,挤入半个柠檬汁提味。最后淋上香油,为鱼肉形成保护层。
调糊也有技巧:将大米粉和玉米淀粉混合,加入冰镇啤酒调至糊状。不要用筷子搅拌,而是用手画Z字调糊,调到面糊能拉出细丝而不间断。加入几滴白醋,这样炸出的鱼更加酥脆。
油炸时要注意油控制:初油温控制在160℃,鱼裹好面糊后提着尾巴下锅,定型5秒后再松开。炸至淡黄后捞出,此时鱼骨尚未完全酥脆。待油温升至180℃时,回锅复炸30秒,你会发现鱼身会冒出可爱的气泡。最后关火余温再炸10秒,逼出多余的油分。
这样制作出来的鳎目鱼金黄酥脆,咬破酥壳的瞬间,鱼香热气直冲鼻腔。最妙的是鱼骨,能在舌尖碾成粉末,连没牙的老人都能尽享美味。即使放凉的鱼也能保持酥脆口感,与微波热的油条形成鲜明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