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龙趸鱼和石斑鱼的区别

龙趸鱼和石斑鱼的区别

我一直对潮汕地区为何称石斑鱼为“过鱼”感到困惑。在查阅了地方志书后,我在乾隆版的《南澳志》中发现了一段记载:“鲙,头圆名色甚多。”这才明白其中的原因。原来在潮汕方言中,“鲙”和“过”是同音字,而鲙鱼其实就是石斑鱼的古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用同音字或俗字代替本字的情况,比如“淮山”的“淮”字原本写作“懷”,“生姜”的“姜”字原本写作“薑”。

从鱼类学的角度看,石斑鱼属于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生活在温暖的海域岩礁区。全世界有上百种石斑鱼,而我国沿海记录的有31种。其中,黄渤海区只有1种,闽浙东海区有12种,两广南海区更是多达30种。由于种类众多,要想完全认识它们并不容易,因为它们的体形和斑纹大多很相似,口大身肥,下颌,遇到猎物会一口咬住。它们的颜色大多介于深褐色和棕红间。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几种市面上常见的石斑鱼品种。这些石斑鱼已经全部实现了人工养殖,大家可以放心食用,不必担忧物种灭绝的问题。

第一种,老鼠斑,学名驼背鲈,是价位最高的石斑鱼之一。它的体色如奶油般,布满黑色斑点。肉质结实,味道鲜美。常见的烹饪方式包括清蒸、炒鱼球和火锅。近年来,由于人工繁殖成功,其市场价格有所下降。

第二种,东星斑,学名鳃棘鲈,是最受喜爱的石斑鱼之一。其颜色红艳,全身布满豹纹斑点,因此被称为星斑。吃法与老鼠斑相似。

第三种是老虎斑,学名棕点石斑鱼。其皮有韧性,传统上常切成小块煮白萝卜。人工养殖成功后,常有适宜清蒸的小鱼供应市场。

还有青斑和红斑,多指点带石斑鱼、橙点石斑鱼和橙色石斑鱼,这些都是闽粤海域原产最多的石斑鱼品种。它们的体型较小,常整条清蒸。也有用五花肉和咸梅汁煮成酸鱼汤的烹饪方式,味道极佳。

最后一种是龙趸或龙胆,学名鞍带石斑鱼,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关于它的烹饪方式,汕头地区的鱼粥店常有专售龙趸鱼的粥品。而在国宴中,有一道名为烤红斑鱼的菜式十分受欢迎,其原料正是东星斑。烹饪大师会将鱼去皮脱骨制成鱼排,经过腌制后烤至微焦,最后淋上酱汁上桌。


龙趸鱼和石斑鱼的区别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