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邮,因秦王嬴政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而得名。虽然从上海到高邮的交通尚有些不便,即使乘坐高铁至镇江后仍需行驶约80公里,但高邮的知名度早已超越了地理距离。这是因为“未识高邮人,先知高邮蛋”,更何况还有一位文章写得极妙的汪曾祺。许多人通过汪老的文章深深被高邮所吸引,心生向往。
咸蛋遍布各地,但到了高邮,你必须要尝一尝正宗的高邮咸蛋。据高邮汇富金陵大饭店的成杰总经理介绍,正宗的双黄咸蛋标准重量超过100克,蛋黄金黄,蛋白如玉,既不太油也不太咸。我们在高邮的三天里,每餐都有咸蛋,真是让人过足了瘾。至于为什么高邮的双黄蛋如此之多,我们虽未向成总询问,但高邮双黄咸蛋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天下,成为了高邮的代表性食品。高邮市的宣传也巧妙地点睛于“好事成双”。
在高邮,昂刺鱼也被称为金丝鱼。我喜欢用昂刺鱼炖豆腐汤,感觉比鲫鱼汤更加鲜美。而宁波人则喜欢用昂刺鱼搭配咸菜烹饪,同样味道十足。高邮有一道独特的传统名菜——金丝鱼片。由于昂刺鱼炒制后呈金,因此得名。厨师需从昂刺鱼身上剔出两片鱼肉,一条鱼仅得两片。鱼片上浆后,下锅滑炒,色泽红亮,鱼片细腻嫩滑,鲜美可口。对于上海的吃货们来说,还未品尝此菜的朋友们,来高邮时千万不要错过。值得一提的是,金丝鱼片的刀工与苏南糟溜塘片相似,但在取名上,高邮的这道菜更胜一筹。
抵达高邮的第一餐,我们还品尝了著名的“周巷汪豆腐”。关于这道菜的命名,虽然有人认为与汪曾祺的姓氏有关,但其实这是一种烹饪方法的称呼。整块豆腐被手托起来,用刀将其批成薄片,当地称之为“汪”。汪曾祺在《豆腐》一文中也提到:“汪豆腐似乎是我的家乡菜。”可见这道菜的出名并非仅因姓氏之故。多年前,在福建莆田我也吃过一道焖豆腐,其鲜美在于加入了各种海鲜配料。而高邮的周巷汪豆腐最大的特色是加入了猪油和猪油渣,使普通的豆腐更加香烫。高邮人说:“一烫抵三鲜。”高邮还有更高级的名菜——雪花豆腐,搭配虾仁、火腿等高档食材,刀工精细,口感更加、香甜、、暖胃。
高邮虽属于扬州地区,其菜系也属于淮扬菜,但高邮人自信地认为他们的菜比扬州菜更为出色。这种自信来源于高邮湖得天独厚的资源。高邮湖面积广大,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为上海餐饮市场乃至整个江苏地区提供了优质的食材。我们在高邮汇富金陵大饭店品尝的清炒虾仁,用的就是来自高邮湖的虾仁。高邮的长鱼(即黄鳝)也是必尝的美食。街上的小面馆多以长鱼面为名,而高档饭店里也有各种以黄鳝为主的美食。此次我们还品尝了一道创新菜——榴莲鳝段,用榴莲加持黄鳝,后有种吃冰淇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