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粥在人的饮食文化中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为何现在却有人质疑其健康价值呢?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关于粥的争议:能否喝粥?
粥作为南方的主食之一,以其柔软易消化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老年人。近年来有专家提醒,粥并非完美主食,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粥是由精白米制成,虽然容易消化,但也因此丢失了较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粥的升糖指数较高,对糖尿病患者并不友好。那么,粥是最差的主食吗?
营养学专家指出,粥并非不能喝,但应注意搭配。在喝粥时,建议搭配其他食物,如鸡蛋、牛奶、肉末、豆制品和蔬果等,以保证营养均衡。
二、粥与养胃:真相如何?
很多人认为粥可以养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虽然粥对于某些胃病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长期食用粥并不利于胃的健康。
胃功能有“用进废退”的特点,长期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会导致胃消化其他食物的能力下降。养胃不能仅靠喝粥,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主食,如米面轮换、粗细搭配等。
三、糖尿病与粥:该如何选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粥的升糖指数较高,因此很多患者都不敢喝粥。但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可以喝粥,但要注意粥的原料选择和烹饪方式。
建议使用一半以上的杂豆原料来煮粥,如红小豆、绿豆等,同时避免升糖指数过高的食材,如糯米、白米等。全谷类和淀粉种子也是较好的选择。
四、早餐怎么吃?营养均衡是关键
很多人早餐只喝粥,这样的做法并不健康。营养学家建议,早餐应搭配多种食物,包括牛奶、鸡蛋、粗粮、蔬果等。
钟南山院士的早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每天都会吃5种以上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粗粮粥等。早餐要吃好,以果蔬豆奶蛋为主,摄入热量应占一天的30%。
粥可以喝,但不应只喝粥。在选择主食时,应遵循营养均衡的原则,根据个人习惯和胃肠功能选择合适的食物。长期喝粥并不一定能养胃,反而可能导致胃部功能下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适当的粥类食物并控制摄入量是较为稳妥的做法。早餐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应吃多种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