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黑龙江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记者了解到这一改变的起因。早在黑龙江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就有8件提案呼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供暖时间。对于哈尔滨市民来说,每年供热期的早晚是他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尤其是经历了零下35摄氏度的极寒天气后。
在这次省政协会议上,民革黑龙江省委、民盟黑龙江省委、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以及省政协唐铁威等人积极提出了调整冬季供暖期的建议。民盟黑龙江省委秘书长李福生表示:“这看似是百姓的小事,实则关乎民生,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大事。”这一提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黑龙江省政协在梳理2017年提案时,将这8件反映问题的提案确定为重点提案,并由省政协相关负责人领衔督办。为了确保提前供暖的合理性,省政协还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如何在保证质量的不增加过多的成本。
经过研究和协商,哈尔滨市于2017年9月18日通知,要求各供热单位在10月10日前完成包括热用户室内供热系统的热态运行,确保在10月20日达到供热质量标准。继续实施对困难家庭的用热保障。
针对提前供热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有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方面,省内煤炭生产企业以合理价格保证热煤供应,从源头上降低成本。强化市场作用,通过招投标形式选择最有利于民众的热源企业。
在今年的寒冬中,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降至零下35摄氏度。香坊区香顺社区的居民王喜燕表示,虽然外面天气极寒,但家中温度保持在23摄氏度左右。李福生表示,派提交的民生提案得到了的回应、企业的响应和群众的认可,这让他这个从事参政议政工作多年的人充满了成就感。这一变化不仅让居民们感受到了温暖,也展现了政协提案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