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家居供暖方式中,暖气片和地暖是家庭的主要选择。现在有了新的选择——踢脚暖。顾名思义,踢脚暖就是安装在踢脚线内部的暖气。
具体来说,踢脚暖其实就是将地暖的管道安装到踢脚线的位置,随后用踢脚线进行覆盖。这一创新的设计是否真的能够替代地暖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我个人的体验告诉我,踢脚暖确实有其独特之处。回想起今年在老家居住期间,我第一次亲身体验了这种新型供暖方式,并有了以下感受。
地暖,全称地板低温辐射采暖,其特点是对水要求较低。由于地暖管道平坦且弯曲,水在其中的流动受到一定阻碍,因此对水压的要求较高。相对而言,暖气片因其简单的管道结构,对水要求较高但对水压的要求较低。
而踢脚暖的需求则介于两者之间。对于使用壁挂炉的家庭来说,无论是提供高水温还是高水压都较为容易。在集体供暖的环境下,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供热公司通常会根据成本考虑,只提供高水温或高水压其中之一。这意味着,如果将集体供暖改为踢脚暖,其供热效果将会有所折扣。
在舒适度方面,地暖无疑具有明显优势。低处的温度高于高处,非常符合对温度的需求。温暖的地面给人一种舒适感,赤脚或坐在地上也不会感到不适。而踢脚暖虽然也具有低处温度高的优势,但在地面的温度感受上仍与地暖存在一定差距。
在这段时间的使用中,我最为惊喜的是踢脚暖的节能性。在我家使用壁挂炉的情况下,其耗气量远低于地暖,甚至也低于暖气片。地暖耗气量大是因为其管道多、散热面积大,导致每次循环加热都需要更多的能源。而踢脚暖的管道较短且隐藏在踢脚线中,因此能够散发的热量相对较少。
虽然“节能”意味着房间整体温度可能不会太高,但由于踢脚暖的管道位置合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能靠近踢脚线取暖。即使房间温度不高,也不会感觉过于寒冷。
相较之下,暖气片往往藏在房间的角落里,即使散发相同的热量,我们也可能因为距离热源较远而感觉不到温暖,造成能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