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
本教材着重于教导学生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文章以鲁迅先生为背景,通过多个事例展现其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把握鲁迅先生的思想内涵。
课时规划:总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通顺地朗读全文。2. 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能够概括各部分的小标题。3. 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感受鲁迅先生在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 导语:回顾之前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将学习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 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更全面地认识鲁迅先生。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 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内容让你对鲁迅先生有了怎样的认识。
2. 讨论交流: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深受的爱戴?
3.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
四、课堂小结
本部分明确提出了问题,并通过具体事例来作答。从全文的叙述顺序来看,这是“倒叙”的写法,先写结果后写原因。
五、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 思考课后问题,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深入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课时的学习重点。
二、学习第二至第五部分
(一)谈《水浒传》。
1. 自由朗读相关部分,感受鲁迅先生与他人的互动。
(二)谈“碰壁”。
1. 指名朗读相关内容,找出读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
2. 理解句子:“四周围黑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含义。
(三)小结鲁迅先生的品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鲁迅先生的品质,如关心下一代、敢于、同情穷苦人等,强调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
四、作业设计
1. 摘抄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
2. 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内容,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