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采挖的进行,大芸的丰收景象令人欢欣鼓舞。大芸,又被称为肉苁蓉,是珍贵的中材,享有“沙漠人参”的美誉。这种植物寄生在沙漠植物梭梭的根部,对土壤和水分的依赖性较低,因此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也能茁壮成长。
五月中旬,大芸破土而出,开出管状小花,成为沙漠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一景观不仅让当地居民欢欣鼓舞,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旱沟村的村民白龙新表示,退耕还林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种植大芸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今年他们已经挖出了3吨多的大芸,每公斤售价高达14元,这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据了解,奇台县西地镇已经接种了大芸8200亩,每亩可产出20-30公斤的鲜大芸。为了进一步发展这一特色产业,西地镇计划在2022年秋季再接种5000到7000亩的大芸,届时接种面积将达到13000到15000亩。这一特色沙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生态环境的守护者和农牧民增收的聚宝盆。
多年来,奇台县将治理沙漠与开发沙漠效益相结合,积极发展沙产业。他们鼓励和引导农牧民退耕还林种植梭梭,接种大芸。这一举措既保护了沙漠生态环境,又为农牧民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沙产业之路。
随着大芸的采挖工作陆续展开,农户们纷纷开始采挖他们增收致富的“宝贝”。这片大芸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成为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一道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