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盛大活动中,吉祥物“冰墩墩”与“雪容融”的发布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北京大学的张颐武教授,作为吉祥物的评审专家,分享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寓意。
文化内涵为评审重点
在新京报的采访中,张颐武教授谈及评审过程时强调,评审团成员来自不同领域,但都共同关注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力。他表示,初审和复审时,视觉上的震撼力与文化内涵是决定作品去留的关键。
张教授指出,除了美术方面的独特造型和创意新颖性外,文化内涵的展现与精神的体现也是评审的重要考量。他特别提到,视觉上的震撼力也是传递魅力不可或缺的一环。
国宝形象诠释文化
谈及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吉祥物的文化解读,张颐武教授表示,这两个吉祥物巧妙地融合了文化的底蕴、精神以及冰雪特点。
“冰墩墩”结合了现代科技感与熊猫的可爱形象,既有冰雪的冷峻又有文化的温暖。其圆环与大眼睛的设计元素更是将赛道的竞技氛围巧妙呈现。
“雪容融”这一名字,通过“容融”二字传递出包容与融合的意味,如同雪融化时所蕴含的人类共同理想与境界。这一名字通俗易懂,却蕴含深厚的文化意蕴。
张教授还提到,两个吉祥物的名字均体现了北京文化的特色,与形象高度匹配,仿佛是北京孩子们的名字,让人倍感亲切。
北京风味与精神的完美结合
张颐武教授强调,两个吉祥物的发布不仅是对北京文化的传承与展现,更是对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了文化的魅力与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