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诗人杜牧的一句名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叫?”成为了千古绝唱,这句话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后人产生了无尽的美好的遐想。在人们的观念中,扬州的明月是那样的明亮,而二十四桥也被想象得无比迷人。
如今的游客来到扬州的瘦西湖,几乎都听说过在西面坐落着那座有名的二十桥。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真正意义上的二十四桥至今仍然笼罩在历史的面纱之下。
在我求学于扬州教育学院的时期,便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文献记载中,关于二十四桥的说法有两种。第一种说法是专指一座特定的桥;而另一种说法则是唐代时扬州有二十四座桥的总称。
我首先对第一种答案进行了寻找。据《扬州鼓吹词》记载:“这座桥因古时二十四位在此而得名。”昔日的二十四桥原是吴家砖桥,周边景色宜人,曾是文人墨客和歌们欢聚的地方。唐代时有二十四位歌女在月下在此演奏,而巧遇了杜牧。一曲箫声之后,一名歌女赠花并请求杜牧为她们赋诗。实际上,“念四村”和“念四新村”这样的地名指向了扬州存在一个二十四桥的地方。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我和两位同学来到瘦西湖公园的北面。当地村民向我们展示了一处水塘中的土坝,声称此处就是历史上二十四桥的所在地。虽然我们没有听到传说中的玉人箫声,但那种“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凄美意境却深深打动了我。扬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尽管经历过金人南犯、清人的悲痛,却依然保持着一种凄凉中的美丽。
后来不久,瘦西湖公园进行了扩建,并将我们曾驻足的地方改建成了现在的二十四桥景点。这座桥以汉白玉为栏杆,形似玉带飘逸,宛如霓虹卧波。桥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栏柱二十四根,台阶二十四级,处处都与“二十四”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尽管如此,我个人更倾向于认同扬州共有二十四桥的说法。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补笔谈》记载,唐代时扬州城内水道纵横交错,有众多桥梁。虽然现今仅存少数地名仍与这些桥梁相关联,但我们可以想象在杜牧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里,扬州城的繁华与美好。在明亮的月光下,教坊的艺人们或许正在某座桥上弄月。
现今的扬州正逢盛世,而二十四桥也重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无论现在的二十四桥是否就是杜牧所指的那一座,只要我们登临此桥并闭目沉思时,能够感受到与心中诗境相契合的情景,那么这座桥便是最美的二十四桥。
在历史的流转中,今人与古人虽隔着千年的距离,但那一轮明月却依旧照耀着古今。在扬州这座城市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时常萦绕在人们的心头。
无论是历史上的二十四桥还是现今的重建之景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