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是盛产柿子的季节,很多人都喜欢这种美味的应季水果。许多人在品尝柿子时常常会感到口感发涩,这是为什么呢?柿子的涩味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柿子的成熟季节,即冬季,我们可以看到鸟儿在柿树上欢快地享受柿肉美食。我们也要注意到,柿子的涩味来源于其细胞中的鞣酸。当我们咬破柿子的细胞时,鞣酸便会流出,与口腔中的唾液蛋白结合,产生涩感。这种鞣酸还会刺激口腔蛋白,产生一种收敛性的麻涩感。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阮光锋指出,除了带来涩味之外,这种鞣酸还可能对产生其他不良影响。例如,柿子中的大量鞣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钙、锌、镁、铁等矿物质结合,形体无法吸收的化合物。过多食用柿子可能导致矿物质的缺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李卫敏表示,鞣酸在一定条件下还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鞣酸蛋白。当这种沉淀物大量形成时,可能会导致胃部形成类似石块的,也就是常说的“胃柿石”。
值得注意的是,柿子的鞣酸含量与其成熟度有关。未成熟的柿子中鞣酸含量较高,特别是在果肉的外部,因此建议最好不要食用未成熟的柿子。那么对于购买回来的未成熟、涩味较重的柿子,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二级公共营养师杨俊琴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脱涩处理方法:将柿子与其他水果如苹果、梨、猕猴桃等一起密封储存。利用苹果等水果释放的乙烯将柿子催熟,这样过几天柿子就会变甜。
本文的营养学观点得到了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营养科副医师沈迎建的专业把关,以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享受美味柿子的我们也要了解如何科学食用,才能更好地摄取营养,保持健康。
(责编:于露、姚欣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