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色蛤,南方人称其为花蛤,而在辽宁等地则称其为蚬子,山东半岛的人则叫它蛤蜊。它的学名是菲律宾帘蛤,是一种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的海鲜食品。从朋友那里得到了一些杂色蛤,需要先进行一次手拣,去掉其中的杂质和空壳。
处理过的杂色蛤需要清洗干净外壳,然后放入干净的海水或自己调配的盐水中,让它们自行吐沙。这些生长在浅滩沙质泥滩中的小生物,体内会含有少量的泥沙,因此在食用前需要进行吐沙处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同样心急也吃不了杂色蛤。
大约一个小时后,盆里的杂色蛤开始伸出舌头,向外喷水,同时将体内的泥沙。看到它们伸出长长的舌头,左右晃动,是不是觉得它们非常可爱呢?这些小小的生物警惕性很高,一有动静就会迅速收缩回去,紧闭贝壳。
当杂色蛤吐净沙后,就可以进行烹饪了。在胶东农村,常见的食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辣炒,另一种是水煮。
对于辣炒法,先在锅中加少量油加热,然后放入葱、蒜、姜和辣椒,再倒入清洗干净的杂色蛤,进行翻炒。翻炒1-2分钟后,杂色蛤受热壳口,此时即可出锅。需要注意的是,炒蛤蜊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肉质会变老,影响口感。
水煮法则更为简单,只需将烧开的开水中的杂色蛤均匀搅动,继续加热直到开口率达到90%以上即可。这种做法不需要任何调料,保留了蛤蜊最纯正的鲜美。
对于吃不完的蛤蜊,可以取块,加入一些煮蛤蜊的汤,一起放入冰箱速冻。这样保存,无论何时吃都依然鲜美。这两种料理方式是胶东农村的传统吃法,当然还有其他多种吃法。只要食材鲜美,任何烹饪方式都能让人回味无穷!(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胶东农村的精彩故事。本文原创,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