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冬日的严寒之后,“大雪”已然降临,此时家家户户正忙着腌制咸肉、灌制香肠,储备起丰富的腊肉。你还没有准备吗?那就别错过了腊月前的黄金时间,赶紧动手制作腊肉吧!寒冬已至,腊肉的香味与米酒的醇香是暖胃过冬的绝佳搭配!
在这懒洋洋的冬日里,一块肥瘦相间、晶莹剔透的腊肉绝对是一种味蕾的享受。摄影镜头下的腊片,让人垂涎欲滴。
虽然腊肉看似简单,但其品质与季节息息相关。最佳的腊肉生产季节是每年的寒露节至小寒节之间的秋冬之交,这时的腊肉味道最为醇厚。随着季节的更迭,腊肉的品质与口感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进入农历腊月,市场的腊肉逐渐进入销售旺季。阳光下晒着的农家烟熏腊肉特别受欢迎,紧俏的腊鱼也挂满古镇的街头巷尾。只有腊月里的风吹日晒,才能赋予腊肉独特的味道。客家人将腌制好的腊肉挂在自家院中风干,期待着新春佳节时的大快朵颐。
在冬日里,安昌古镇的居民们忙着制作腊鱼,阳光下的腊鱼在照片中熠熠生辉。
说到腊肉的由来,它可是中间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之一,也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佳品。早在周朝时期,《周礼》、《周易》中就有关于肉脯和腊味的记载。在民间,学生用干肉作为学费或聘礼赠予老师,这种干肉被称为“束修”。就连孔子当年接受弟子的学费也是腊肉。这小小的腊味中蕴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文化的馨香。
在古镇的小街上,蒸腊肠的香气四溢,透露着原汁原味的香气。腊肉的营养价值丰富,含有磷、钾、钠等矿物质,以及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元素。腊肉经过腌制后,水溶性B族维生素会丢失较多,但腊肉的清香、鲜美以及营养价值依然极高。每个品种的腊肉都有其独特的营养功效,例如腊鸭具有下火去燥、健脾的功效。
在选择腊肉时,我们要选择外表干爽、鲜明、没有异味或酸味的腊肉。若腊泽灰暗、有霉斑、肉、带有黏液、有酸败味或其它异味,则不宜购买。
土家人的年肉制作讲究,将肉切成一定尺寸,加入各种调料与糯米一起蒸制。而腊肉的种类丰富多样,除了常见的腊肉、腊肠外,还有腊排、腊鱼等。在南方各地都有制作腊肉的习惯,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其特色的本地口味腊肉。例如湖南的三湘腊肉、四川的重香料腊肉以及广式的色泽金黄、香气浓郁的腊肉等。其中湖南和四川的腊肉尤为著名。湖南腊肉选用皮薄肉嫩的宁香猪为原料,经过多道工艺加工而成,其特点是皮色红黄、咸淡适口、熏香浓郁。四川腊肉则更重香料的使用,成品具有色红似火、香气浓郁等特点。广式腊肉以腊腩条最为著名,具有选料严格、制作精细等特点。不同地区的腊肉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冬日进补之时,品尝美味的腊肉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