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德安坦言自己天生节奏较慢,无论是行走、说话还是写信,都给人一种缓慢而沉稳的感觉。他的诗歌同样如此,字音被拉长按抚,舒缓平稳,透出内在宁静。这种独特的风格让人沉浸在他的文字构建的情境之中,不被急流的语言所带走。在他的诗歌世界里,“故乡”与“父亲”如同两棵静树,始终站立在他诗意的背后。
正如他在跨越四十年的诗集《傍晚降雨》中所展现的,吕德安早对故乡有着深刻的捕捉,它不仅是他的诗歌源头,更成为他在地经验的起点和个性化写作的路径。故乡在他的诗中,从具体的熟悉感,到时间的流逝和人事变迁中的异化,变得抽象而模糊,成为他诗中乡愁的象征,以及渴求家园的情感寄托。
1994年,吕德安在福州北峰山上为自己建造了一个“栖息地”,这是他的一次寻找,也是对自然和土地的回归。他希望通过诗歌去印证朴素的写作,抵达生活。生活与诗歌对他而言,虽目的有所调换,但两者之间的融合交汇不变。吕德安追求一种“脱口而出”的诗歌,这是现实生活的诗意和文字的诗意共同显现的时刻。
对于吕德安而言,乡愁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他通过诗歌表达的一种尖锐的情歌。在访谈中,他谈及编辑这本跨越四十年的诗集时感慨万分,往事历历在目。他谈到了故乡马尾小镇对他的启发和影响,以及诗歌对他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他强调诗歌是经验的转化,自身的经验更能感动人,也是建立自信和发展个性化趣味的关键。
吕德安的诗歌是他探索自我和周围存在的方式,他的诗歌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生活、故乡和诗歌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探索的结果。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宁静与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