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自制盐焗花生米的坏处有哪些

自制盐焗花生米的坏处有哪些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过程中,坚果常常被人们视为一种健康食品的佼佼者,很多人将其作为养生的必备品。其中,王阿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每天下午三点都会泡上一杯枸杞红枣茶,搭配各种坚果,如腰果、碧根果和糖炒栗子,自称为“养生零食”。她坚信坚果对心脏有益,多吃无妨。三个月后的体检结果却让她大吃一惊,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升高了。

像王阿姨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坚信坚果是健康食品,毫无心理负担地大量食用。很多坚果在加工过程中已经悄然变化,不再是天然的健康食品。市面上常见的坚果,如经过调味、添加糖、盐或高温油炸的坚果,仍然被人们视为健康食品,这使得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最终引发健康问题。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的营养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城市居民坚果摄入量大幅增加,其中调味坚果占据主导地位。这些看似健康的零食,实际上可能含有高脂、高糖、高钠等成分,长期食用会对血脂、动脉硬化和血压产生不良影响。

医生在临床中发现,许多高脂血症患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爱吃调味坚果。很多人疑惑,坚果作为植物脂肪,为何会影响血管健康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工过程。

天然坚果本身脂肪含量较高,但主要是对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一旦经过加工,如油炸、加糖、加盐等,就会引入大量不利健康的物质。这些加工过程会改变坚果的原本面貌,使其变成隐性高糖、高脂、高钠食品。

以常见的腰果为例,许多超市售卖的腰果都是预制油炸过的,外表油亮,口感香脆。这类腰果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植物油高温加热,产生反式脂肪酸,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减少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加速血管硬化进程。

碧根果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原味碧根果相对较为健康,但市场上绝大多数碧根果都经过“奶油调味”,含有大量氢化植物油、香精和糖分。这些调味碧根卡的热量和脂肪含量极高,一把下肚,摄入的热量远超正餐。

甜味型坚果的危害也不容小觑。如“蜂蜜黄油杏仁”、“焦糖核桃仁”等,在加工时加入了大量精制糖浆和植物奶油,本质上已属于糖果类食物。糖分摄入过多会引起血糖波动,进而诱发脂质代谢紊乱,损伤血管内皮,成为高血压、脑卒中、视网膜病变的诱因。

问题并非出在坚果本身,而是出现在坚果的加工方式上。天然坚果确实具有对血管有益的成分,但前提是控制总量、选择无加工、合理搭配。营养学会建议每日坚果摄入量应控制在25克以内,相当于一小把的量。我们不能将坚果当作主食或不停吃的零食,而应该合理地将其纳入健康饮食中。


自制盐焗花生米的坏处有哪些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