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的读后感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的读后感

探访柘荣古城,体验古朴民俗与深厚非遗文化

在柘荣这座充满古朴气息的山城,人们仍坚守着父辈传承下来的古法榨油、传统制茶等技艺,为这里的非遗文化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近年来,柘荣县委、县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成果显著。目前,已有17项非遗项目入选市级以上的非遗名录,其中柘荣剪纸和东源桥传统营造技艺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列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年油坊,古法榨油技艺传承不息

在柘荣县富溪镇的游家油坊,浓郁的油香弥漫在空气中。这个有着近200年历史的油坊,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工具和古法榨油技艺。山茶油是从油茶树的果实直接压榨而来,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其制作工艺流程复杂而又规范。

游家油坊的主人,67岁的游信玉,是当地的榨油传人。他介绍,从选籽、烘焙、炒籽到碾粉、蒸粉、包饼、打油等榨油工序,都是纯手工完成,需要体力和技术。他世代传承的榨油技艺,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六代了。

在游信玉的油坊里,我们见证了油茶提炼的全过程。稻草结饼、铁环压制,传统的木榨榨油技艺在这里得以保存。每年油茶成熟的季节,是游信玉最忙碌的时候,他的油坊会传出“嘭、嘭、嘭”的撞击声,承载着一整年美味佳肴的茶油从古老的油槽里缓缓流出。

柘荣白茶,古韵今风重焕光彩

柘荣县境内山峦叠嶂,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是茶叶生产的理想之地。这里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广泛生产白茶。

袁崇阳,作为道家炭焙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致力于柘荣白茶的复兴。他介绍,柘荣白茶在唐代就已培育出“白茶”品种。袁家先祖在19世纪末便在高山广种茶树,深入研究炭焙工艺,成为当地著名的茶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茶叶价格走低,柘荣白茶产业一度陷入低谷。

有感于家乡白茶的品质和文化底蕴,袁崇阳回到家乡重振白茶产业。他在太姥山脉主峰东狮山转了近5000亩原始生态茶林,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天然生态茶叶。他严格遵循百年传承的炭焙老白茶工艺,使茶叶由寒转温,激发白茶活性,营养丰富。

袁崇阳强调,炭焙老白茶制作技艺是道家用茶工艺与传统白茶制作技艺的结合,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执行。从母树的移植、培植到炭焙、储存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依据阴阳五行、风向学等道家理论进行。经过不懈努力,该炭焙老白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探访柘荣,感受古法榨油和制茶的独特魅力,体验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这里的人们坚守着传统的技艺,为这片土地的文化传承贡献着力量。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的读后感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