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轮渡在其杨浦滨几条主要航线,如金定线、歇宁线、民丹线、其秦线,以及在黄浦滨南陆线等五条航线的十个渡口,创新试点推出了一项名为“爱·渡”的温馨服务。这一服务的核心是一种名为“爱·渡”盒子的设备,为乘客提供免费取零乘坐服务。
据上海轮渡的工作人员介绍,如果乘客在乘坐轮渡时忘记携带零钱或交通卡,或者由于某些原因无法使用智能手机支付,那么这个“爱·渡”盒子就能派上用场。只需在盒子上简单操作,乘客便可取得两枚价值用于乘船。而当乘客下次有机会乘坐轮渡时,可以选择将之前“领取”的投入盒子,供其他有需要的乘客使用,形成一个富有爱心的循环。
尽管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新的支付方式,但在外出时,偶尔仍会遇到忘记带钱或手机没电等突发状况。“爱心零钱盒子”的重要性便突显出来。除了解决乘客的不时之需、缓解尴尬之外,这种设备还能提升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并体现其服务意识。
提及电子支付的大趋势,我们不应忽视这种传统的支付方式在应急情况下的实用性。就如同之前地铁里的“神秘小纸条”,虽然如今导航软件使用普遍,但许多地铁站的工作人员仍会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纸质路线指引。这种简单有效的措施并不是因为科技含量有多高,而是因为它从实际需求出发,能够迅速解决乘客的问题。
除了“爱·渡”盒子,上海轮渡还推出了“爱·渡”小屋试运行项目。小屋提供冷热饮用水、手机充电、微波炉、应急箱等便民设施,旨在为等候的乘客以及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休息和暖心服务。
这些举措展现了公共服务的细致入微,不仅解决小概率事件的应急需求,也满足了不同的实际需求。公共服务的进步在于其越来越懂得人们的基本需求,越来越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关于免费取的“爱心零钱盒子”,许多市民表示赞赏这一创新举措,同时也表达了对使用后要归还的担忧。这提醒我们,“爱心零钱盒子”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和使用,才能形成一个可持续的闭环。虽然这是一种免费取零钱、共享使用的模式,但它也涉及到公共资产与个人的关系处理等一系列复杂议题。这个爱心闭环的形成和持续需要相关部门的关注和公众的配合。人们乐于看到这些充满人文关怀和服务温度的举措推出,但如何让这些举措持续惠及公众还需要一个动态调整、各方配合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