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看到或提到“可怜的人”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怜悯上,而应该认识到,即使是处于困境或看起来值得同情的人,也可能有其自身的缺点、不足或者令人不快的地方。它提醒我们,不要因为某人的不幸就自动地全盘肯定或美化这个人,从而忽略了其可能存在的负面特质。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提醒人们保持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同情心固然重要,但过度的同情有时会让人失去判断力,盲目地接受或容忍一个人的所有行为和品质。而这句话则主张,即使是对待可怜的人,也应该保持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认识到他们和常人一样,是复杂的多面体,既有值得同情的一面,也可能有让人不喜欢或讨厌的一面。
这种观点并不是要否定同情心,而是要提醒人们在同情的同时,不要失去自我意识和客观评价的能力。它鼓励我们以一种更加全面和成熟的方式来看待他人,包括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