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盐类物质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它之所以能消除积雪,是因为降低了水的凝固点。生理盐水是含有0.9%氯化钠的溶液,而工业用盐则是含有亚硝酸钠(NaNO2)的有毒物质。
3. 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它们被广泛用作建筑材料和补钙剂的来源。
4. 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或苏打,其水溶液呈碱性,在玻璃、造纸、纺织工业和洗涤剂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5. 碳酸氢钠(NaHCO3)是一种盐类物质,俗称小苏打。其溶液呈碱性,除了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还用作食品发酵剂。
6. 检验碳酸盐(含有CO32-的盐)时,需要使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操作方法为:取适量待测样品,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出现白色浑浊,则证明待测液(物)中含有CO32-。
7. 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杂质,可以先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
8.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通式:AB+CD=AD+CB)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进行。
9.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碱”是纯碱(Na2CO3)。
10.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元素氮(N)、磷(P)、钾(K)。含有其中两种或多种元素的肥料称为复合肥。如果叶片不茂盛、颜色不浓绿,可能是缺乏氮肥;如果茎不粗壮、易倒伏,可能是缺乏钾肥;而磷肥则有助于抗寒抗旱。灰色粉末是磷肥,液体化肥是氨水。一般难溶于水的肥料是磷肥,有强烈氨味的是碳酸氢铵。
11.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研磨时,会释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铵盐(含有NH4+的盐)的检验方法是:将待测物与氢氧化钙研磨,若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则为铵盐。
12.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2CO3),其溶液呈碱性,不能与铵态氮肥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13. 氨水的化学式是NH3·H2O,属于碱类,是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14. 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和计算产率。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溶解;过滤时,玻璃棒用于引流。蒸发操作时,需不断搅拌以防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滴。当蒸发皿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15. 去除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的一般方法包括:先用氢氧化钠去除镁离子,然后用氯化钡去除硫酸根离子,接着用碳酸钠去除钙离子和剩余的钡离子。此时滤液中含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需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精盐。需要注意的是,碳酸钠溶液一定要在氯化钡溶液之后使用,以去除钡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