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冬季施工的混凝土中,常采用的技术措施是采取可靠的技术手段,使混凝土浇筑后尽早凝结硬化,并在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前不发生冻胀。这种混凝土被称为“防冻混凝土”。而另一种混凝土,即结构设计有抗冻等级要求的混凝土,需要混凝土自身具有长期抵抗冻融循环的耐久性能。这两种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完全不同,但在标准规范中,只能查到“掺防冻剂的混凝土”或“冬期施工的混凝土”等词语,抗冻混凝土在规范中的术语是:抗冻等级等于或大于F50级的混凝土。
一、关于防冻混凝土
防冻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是:在冬期施工过程中,采取加热和保温措施,确保混凝土在遭受冻结前达到一定的强度,避免产生冻害。当气温在0~4℃时,水的活性较低,水泥的水化反应缓慢,需要掺入早强剂或防冻剂,并采取措施确保混凝土浇筑后的起始养护温度。
1. 冬期施工采取的技术措施
冬期施工是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多发季节。应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提前做好施工计划和准备工作。主要的技术措施包括材料预热法、蓄热保温法、暖棚法以及掺入早强剂或防冻剂。还可以采取提高水泥用量、采用早强水泥以及高性能减水剂等技术措施。
2. 关于早强剂和防冻剂
早强剂能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但在使用早强剂时,应注意控制其含量,避免对混凝土产生负面影响。防冻剂是能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养护条件下达到预期性能的外加剂。大多数防冻剂是复合外加剂,应控制早强组分和防冻组分无机盐类的掺入量。
二、关于抗冻混凝土
抗冻混凝土是指结构设计要求混凝土具有长期抵抗冻融循环的耐久性能。当抗冻混凝土在冬期环境下浇筑时,也必须采取冬期施工的技术措施。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主要因素是平均气泡间距、水胶比、含气量、骨料和胶凝材料等。其中,含气量是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最重要因素。
三、关于引气剂
引气剂是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的外加剂。它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防冻性、抗冻性、抗渗性和抗腐蚀性等。引气剂的选择与应用应根据其品质、混凝土组成材料、生产工艺等因素综合考虑。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因素也很多,如组成材料、水胶比、搅拌、温度、坍落度、放置与运输、泵送工艺、振捣方式等。
防冻混凝土和抗冻混凝土在技术要求和应用上有明显的不同。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类型和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