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验

四季豆的别称和雅称

四季豆的别称和雅称

中溯源:赤小豆

【来源】

赤小豆是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在秋季果实成熟但未开裂时,摘下整株并晒干,然后打下种子,去除杂质,再次晒干即可。

【性味归经】

甘、酸,性平。主要归于心经和小肠经。

【功效】

赤小豆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

【历史溯源】

汉代:

赤小豆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主要与生大豆一同被提及。晋代的《名医别录》开始将赤小豆与生大豆分开记录,并对其功效做了进一步描述。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则对赤小豆的用途及与其他豆类的区别进行了解释。

唐代:

唐宋时期的本草书籍主要记录了赤小豆的利尿、排脓的功效,而对它的产地和植物形态描述较少。《本草图经》和《本草衍义》开始提到赤小豆的产地和食用地。

明代:

明代的《救荒本草》和《本草蒙筌》对赤小豆的植物形态做了详细描述,并开始提到以颜色辨别其优劣。《本草纲目》则详细记录了赤小豆的种植、形态及功效,并提到一种食用性的赤豆,但其与李时珍将赤小豆与相思子的别名都称为“红豆”的情况存在争议。

清代:

清代的《本草求真》和《本草从新》开始区分赤小豆和相思子,指出两者在形态和用途上的不同。至清末的书籍中,这种混淆的情况似乎更为普遍。

现代:

现代的本草书籍对赤小豆的形态做了更详细的描述,并明确指出了与相思子的区别。1959年的《材资料汇编》和1988年的《本草》都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区别,而2015版的《典》正式确认了赤小豆的两种来源。

【名称相仿物】

请注意,赤小豆有时也被称为红豆或赤豆,而相思子也被叫做红豆。一定要明确区分,避免混淆。特别是在开具处方时,要了解当地房的实际情况,防止用错。

【注意事项】

各代本草对赤小豆的功效描述大体一致,但《日华子本草》中提到的赤豆粉的功效与赤小豆略有不同,存在争议。赤小豆作为利水祛湿的材,在功效上的记载是统一的。由于它与相思子在别称上容易混淆,所以在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至于“赤豆不补血”的说法,这是经过考证得出的结论,与补血无关。

文中的插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大家的阅读!


四季豆的别称和雅称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