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数据之海航行,数据分析师面对何物最为惶恐?非是傍晚时分疲惫之后那些工作的诱惑,而是在即将下班的时刻,手机铃声骤然响起,那头传来声音:“喂,请帮忙处理一下数据,无论多晚都要完成!”这犹如心海中的巨石,让人无法轻班。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苦恼的情境呢?
其核心在于对数据分析需求的准确理解与有效沟通。
一个关键问题常常是源于需求的模糊和沟通的不充分。在此,需求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据分析的需求模板如同航海的罗盘,它指引着分析师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若需从数据表中获取信息,标准的请求至少包含三大部分:取数指标、取数时间段和分类维度。
对于取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模糊概念,如若计算公式未在数据字典中明确定义,分析师则需要额外的工作去了解其具体算法。如市场部开展多项活动并需要评估整体情况时,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新的分类维度。
对于更复杂的分析需求,我们需要明确业务背景、问题定义以及假设或预案。这有助于我们构建清晰的逻辑框架,减少反复迭代的工作。
但是即便有了这些格式化的要求,数据分析师仍会遇到不少难题。特别是在现实中,多数业务人员往往对数据的定义和要求不够清晰。这常常导致需求反复、效率低下。
数据分析师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在挖掘需求时,我们应遵循五个步骤:
首先听到需求后不要急于回答“好的”,而是先询问业务场景;
其次是要明确所讨论的数据具体有哪些记录;
然后根据数据记录给予业务部门具体示例以更好地理解需求;
再接着基于这些示例进行数据分析并给出结果;
最后确保输出的内容与业务部门的期望相匹配,减少返工的可能性。
让我们通过一个实操案例来进一步理解这些步骤。
假设某电商公司客服希望分析客户留言中关于退单和满意度的信息。此时数据分析师应首先与客服进行深入沟通,明确其具体需求和场景。
在沟通过程中,分析师需要详细询问关于“退单”的定义、涉及的数据字段以及与退货工单的关系等。同时也要了解客服的常规操作习惯和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根据客服的描述和提供的信息,分析师可以创建具体的分析示例。例如,针对客服提到的退单场景,可以制定相应的数据筛选条件和示例。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向业务部门进行汇报并展示结果。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误解和返工,还能让业务部门更加信任和依赖数据分析师的工作。
在挖掘需求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或紧张关系。此时可以考虑使用“点菜单法”来灵活应对。通过与其他部门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来达到需求挖掘的目的。
总之无论面对何种挑战和困难数据分析师都应保持冷静、清晰和有策略地处理问题以实现高质量的数据分析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