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长育儿的道路上,不时会遭遇各类挑战与矛盾。这些矛盾,对于父母而言,往往既头痛又棘手。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到孩子,更会让父母自己感到难过和伤心。
曾经,小杰是个学习勤奋、刻苦的孩子,其成绩一直让人瞩目。但不知何时起,小杰的成绩开始下滑,且在做事情时显得心不在焉,甚至变得笨手笨脚。
一次,小杰被父母指派去拿水壶。他默默走向厨房,却在取水壶时失手,让水壶摔得支离破碎。这样的情况多次发生,令父母深感担忧。与之前的表现相比,小杰的变化太大了。
经过深入交流,小杰自己也表示不知道为何会变得如此。最终,医生解释了这种现象可能是感统失调的表现。
感统失调,是指在触觉、嗅觉、视觉以及平衡感等方面的失调。这种失调会影响孩子对接收信息的处理,进而影响其信息输出。这会导致孩子在行为、言语以及心理方面出现不协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爱丽丝博士对感统失调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感统失调的准确理论。这种失调也被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指的是感觉输入、处理和输出之间的矛盾。
特别是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感统失调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若能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治疗,很多情况下是可以治愈的。超过12岁的儿童治疗的可能性则大大降低。
过早的学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前庭发育平衡。虽然人们常说早学走路的孩子更聪明,但事实上过早学步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压力。
在矫正孩子感统失调问题时,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1. 全面检查与治疗方案制定
在开始任何治疗之前,应先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便医生制定出针对孩子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2. 触觉治疗
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触觉训练是重要的一环。父母可以利用柔软的指压板让孩子进行训练,开始时可以先用较为柔软的指压板并逐步增加强度。
3. 听觉治疗
通过音乐可以锻炼孩子的听觉系统。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音乐,从舒缓的音乐到快节奏的音乐等。
4. 嗅觉锻炼
通过闻香识味等方式可以锻炼孩子的嗅觉灵敏度。
5. 前庭平衡锻炼
通过跳圈圈等形式可以锻炼孩子的前庭平衡感。
家长们要注意的是,3~4岁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感统失调现象。因此及早发现并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孩子超过13岁,治疗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面对孩子的感统失调问题,家长们应保持耐心和信心。通过科学的治疗和锻炼,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让他们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