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享“工业设计之父”尊称的柳冠中教授,最近接受了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教授的头衔。
对于柳冠中教授而言,这份责任重大。他怀揣热忱,期望华东理工大学的工业设计学科能在工程背景的大学中根深蒂固。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即是设计,而设计学科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的。
■ 钱锋副校长为柳冠中教授颁发了名誉教授,并为其佩戴了校徽
柳冠中教授,不仅是清华大学资深文科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的先行者。早在1984年,他便创立了国内首个工业设计系,奠定了我国工业设计学科的理论基石及教学体系,可谓工业设计历程中的里程碑式人物。
其理论如“生活方式说”、“公升美学说”以及“事理学”等,在国内乃至国际社会均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步形成了独有的设计理论体系。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对柳冠中教授的加盟充满信心。他坚信,柳教授的加入将对学校在艺术设计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巨大助力,进一步推动相关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在以“设计思考”为主题的演讲中,柳冠中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设计师需从“造物”的思维转向“谋事”的思维方式。针对普遍认为设计仅关乎“美观、炫、酷”的观念,他提出更深远的见解。结合实践经验,他分享了自己工业设计思想的演变过程,并明确指出,“事务先于物品”,设计应致力于问题的本质,而非仅限于物品的创造。工业设计的核心在于解决制造、流通、使用及回收等社会循环中的本质问题。
柳冠中教授批评道,“现今所谓的设计过于追求短暂的热度与商业价值,如爆品思维,忽视了设计的本质。我们不能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否则如何与世界接轨?”
尽管被誉为制造大国,但柳冠中在演讲中坦率地指出,要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工业设计的突破至关重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设计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他进一步强调,“现今社会过于追求时尚而被误认为即等同于设计。我们的工业设计尚停留在表面的工业美术阶段,关注点在包装、美化与装饰等方面。相反,世界上其他地方更关注产业创新与社会创新,而这正是设计应当发挥作用的领域。”
柳教授还提到,大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能力,而非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传授。大学应教导学生如何“打猎”,而非仅提供现成的食物。
本次“艺家讲坛——科学•艺术•人文”系列的第二讲——关于“设计思考”的主题演讲,由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主办。该系列旨在通过邀请各领域专家,引导学生追求科学的真谛、艺术的美感及人文的善意,以期培养出能担当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