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的什么填空_和谐的什么填空

2024-11-1500:07:50百科知识10

癸卯兔年悄然到来,伴随着一片“阳”声四起的紧张氛围,时光匆匆流转,年味却在街头巷尾的寂静中悄然褪去。曾几何时,那些盛大热闹的年节庆典仿佛一场未能圆满的晚会,虽经精心筹划,却在冷清与落寞中收场。

每年春节的传统活动——赶集、采购年货、贴春联、燃放鞭炮、包饺子、吃“余福”饭、磕头拜年、穿新衣、串门拜年等,这些年味浓浓的习俗,随着现活节奏的加快与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消逝。烟花爆竹禁放、短平台的崛起、社交媒体的兴盛,渐渐改变了春节的味道。尽管“年”依旧如故,但人们心中的那种过年气氛早已不复往昔。今年,随着疫情管控的放开,尤为明显的是,昔日的“年味”似乎变得愈加遥远,唯一还能唤起记忆的,恐怕只剩下从除夕到大年初五早晨那一段与“吃”相关的时光。

在我们这里,年夜饭的吃法与许多地方都有所不同,甚至与邻村的做法也大有差异。除夕的午餐便是“年饭”,这一天的午餐堪称一年来最丰盛的一餐。餐桌上的菜肴虽然种类繁多,但其中必定会有一道鱼和一盘豆腐,象征着“余福”二字的到来。与其他地方不同,我们家并不在除夕夜的团圆饭上热闹开席,而是依照习惯,年三十的白天,家里女眷聚在一起,围坐在炕上包饺子,而男人则在灶台前忙碌。一边的锅中炖着豆腐咸鲅鱼,另一边的锅里正用小火慢慢炖煮,以保持火候不断,直至大年初五一过。

吃年饭之前,父亲总会点燃香火,向祖先的牌位上供酒,随即开始按照传统的顺序摆菜。一家人围坐,热气腾腾的年饭摆上桌前,父亲会点燃香烛,祈求来年的平安与丰收。这一仪式感十足的年饭,也少不了那声响彻天际的鞭炮——这一声响意味着,家家户户开始了吃年饭的时刻。人们在这一天,吃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讲究,甚至连说话也要选吉利话,夹起一块鱼就得说“年年有余”,夹芹菜则是“勤发财”,吃一口白菜也得祈愿“发百财”。而这顿年饭的时间,总是由大人的酒量决定,酒喝得多,年饭的时间便拉得更长,喝得少,则显得更简短。

回想起六七十年代的年饭,虽然当时的生活条件远不如今日,但“年夜饭”的菜肴依然丰富。一只家养的公鸡、一条自捕的鱼、几块年猪肉,成了当时的年饭“标配”。猪肝拌大葱、辣椒炒大肠、猪心猪肺,这些都是那个年代年饭桌上的家常美味。而最令大家期待的,莫过于“白菜炖粉条”、“海蜇皮拌白菜丝”、“墨鱼干扁粉炖”等十几道家乡的传统菜肴,这些菜大多是自己种的地里的蔬菜或是从生产队分得的食材。

年饭的时间不由自主地随着酒杯的升降而变化,那时的酒不像今天的名酒,有的只是一些日常散白酒,比如“62度三二七”,而过年时,父亲会托人去公社采购一瓶好点的“缸头”酒,或者到供销社买上几瓶“栈桥白酒”,作为招待亲戚朋友的酒水。

等到父亲将那半瓶“栈桥白酒”喝完,年饭才算告一段落。这时,母亲和奶奶开始忙碌起第二天早晨的准备工作——馉馇和豆腐炖咸鲅鱼。我也不闲着,忙着准备好12个硬币和大红枣,清洗干净后备用,为的是明日过年时,包入馉馇中的“压岁钱”与糖果。

天色渐晚,我便和小伙伴们开始跑到街头去捡那些炸不响的鞭炮。直到点钟,终于将附近的鞭炮捡个遍,才心满意足地回家。母亲和奶奶已经准备好了馉馇,锅中正炖着豆腐咸鲅鱼。待到午夜时分,家中的鞭炮声才开始响起,意味着年夜饭即将开始。

与外界的喧嚣不同,我们家的年夜饭总是特别注重仪式感。父亲总是说,“大年五更才是过年”,我们家不会急于在午夜之前放鞭炮,而是在午夜12点整开始吃年饭。这顿年夜饭,虽然只有一道豆腐炖咸鲅鱼和一碗热气腾腾的馉馇,但那份与亲人围坐在一起的温馨感,胜过一切丰盛的宴席。

如今,时代变了,餐桌上可以随意享用鱼虾蟹,年节时才能吃到的美味现在几乎成了日常食物。尽管如此,许多传统习俗却依然未曾改变。年夜饭依旧是那道豆腐炖鲅鱼,再加上代表着团圆的饺子,年味虽然变化,但那份期许与祝福,依然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