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第61页“相关链接”——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剪拼面积为“1”的长方形,深入理解“倒数”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2. 会求一个数的倒数,理解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3. 借助几何直观,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4.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寻找起点
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倒数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让倒数在长方形中得以显现
1. 借助正方形研究面积,引出可以将其变为一个面积为“1”的长方形。
2. 分组进行剪拼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长和宽的乘积为“1”,从而引出倒数的概念。
3. 通过不断变化长方形的长和宽,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其中规律,加深对倒数的理解。
三、以思见图,为学习倒数着“衣”打“形”
1. 引导学生思考并剪拼出其他面积是“1”但长宽不同的长方形,深化对倒数的理解。
2. 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关系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倒数的概念。
四、认识倒数
通过观察一系列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关系。
五、求一个数的倒数
通过实例练习,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特别强调0没有倒数,以及特殊的数1的倒数仍然是它本身。
六、拓展提高,感受函数思想
通过数对与互为倒数的点的关系,引导学生想象并连接这些点,形成一条神奇的曲线——数轴上的反比例函数图像。让学生感受函数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七、总结提高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倒数的理解及其实际应用中的意义。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数学知识,勇于创新。
八、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