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学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什么_七年级论语十二章翻译

2025-01-1906:03:16知识经验10

古语有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言出自《论语》学而篇首。

不论其是否确为孔子所言,也不论其翻译是否字字精准,我们暂且认为其真实可信。此言中提及三种情境,分别是“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以及“人不知而不愠”。

那么,如何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当学习能带来收获,能被实际应用时,它自然会带来快乐。就如儿时取得优异成绩,得到师长表扬和父母奖赏时的自豪与喜悦。随着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增加,这种成就感逐渐减弱,挫败感却日益加深。加之各种诱惑的干扰,人们对学习的热情逐渐消退。

关于“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无需多言。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自然令人心生欢喜。如同华夏子孙,向来热情好客,当遇到一位聊得来的伙伴,无论此前是否善于言辞,都会变得谈笑风生,乐此不疲。

至于“人不知而不愠”,孔子视其为君子应有的德行。于常人而言,当遭遇他人的误解或忽略时,往往会心生不满或愤怒。君子的气度在于宽容与大度。他们不会因他人的误解而随意,而是能善待他人,同时也善待自己。

那么,这句古语是在何种情境下提出的?是否还隐藏着其他深意?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讨论,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其背后的深意。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