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腕表,瑞士是否独步天下?
我们常听到的“公认”真的就那么客观吗?在腕表界,那些被广泛认可的品牌和产品,是否真的经得起推敲?
比如雷达表,被民间誉为“最强陶瓷表”的代表;劳力士则常被提及为“最佳机械表”的典范;而瑞士则被普遍认为是“最优质的腕表生产国”。这些公认的看法是否真的靠得住呢?
谈及市场接受程度及企业盈利方面,瑞士品牌确实表现突出。质量与产量,是衡量市场认可度的两大重要指标。
以德表为例,其在许多人心中似乎逊于瑞表,原因之一便是德表的产量低、门槛高。
以具体实例来说明。朗格的一位制表师每月仅能制作一块腕表,而天梭的制表师月产量却能达到700块。这样的高门槛与低产量,为德表赋予了稀缺性。
在追求极致的德表市场中,虽不乏一些优秀品牌,但同样也有浑水摸鱼者。比如Nomos、瑞宝等德瑞混血品牌,以及Stowa等土洋结合的品牌。
为何我们有时会武断地认为大多数德国品牌腕表都是假德表呢?这背后与德国钟表工业的发展历程有关。柏林墙的建立与腕表发展潮流的错位,让德国腕表品牌在一段时间内错失了发展的良机。
如今市场上许多所谓的“德表”,其实大多是缺乏历史积淀、靠蹭热度而来的低质量产品。也有一些德国品牌腕表值得称赞,如Nomos、Sinn和Stowa等。
以Nomos为例,尽管有人戏称其为“强行自产诺”,但其自产机芯的质量与日俱增,越来越有“德表”的风范。
作为新秀品牌,Nomos在腕表制作上做出了哪些改变呢?其实并不多。它有着简约而精美的包豪斯设计,机芯打磨精湛,用料扎实。与中端品牌的销量与售后服务相比,Nomos仍有一定的差距。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腕表的做工、机芯素质以及产品定价方面,Nomos相对于同类产品有明显的优势。其与格拉苏蒂莫勒等品牌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其优越性。
回顾德产腕表的发展史,可谓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早期Nomos未经许可就使用格拉苏蒂字样被视为“山寨品牌”。而随着柏林墙的倒塌,这些德表品牌又经历了数十年的重组与被收购,才有了今天的纯正德表。
历史对于德表品牌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沟壑”。尽管Nomos等品牌不断优化与提升,但要达到纯正德表的水平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表诉者看来,纯正德表需满足八大要素。这八大要素的缺一不可,使得我们可以衡量一款腕表是否真正具备德表的血统。
总结一下,真正的纯正德表品牌并不多见,而逐渐形成自己风格的品牌则有数个。也存在一些因营销而过度抬高价格的品牌。至于德国与瑞士的腕表制造哪家更强,这实在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从市场认知度来看,瑞士腕表无疑占据了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