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家服装生产单位的管理者都需要关注新订单的生产安排,要清楚了解哪些车间负责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以及各生产单元的当前任务情况等关键信息。为了更便于使用,服装厂的排程系统应当具备可视化、可拖拽、可插单、可锁定的功能。
实现拖拽排程功能至关重要。
借助鼠标拖拽操作,可轻松将待生产任务放置到排程日历上,决定安排给哪个生产小组。只需简单拖动,即可选定生产起始日期。系统将自动计算并展示出相应的结束日期以及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自动计算生产完成日期是提升效率的关键。
为实现这一功能,需综合考虑工厂日历、生产工序以及各班组的出勤情况。具体而言,需预先设定好每个生产单位的工作时间表,即每周的工作日、各时段的上下班及加班时间。
例如,假设所有班组在工作日从早上8点至晚上18点工作,每周工作5天,而周六则工作9小时。工厂的日历系统需要详细记录这些信息。
还需明确每件服装的生产流程及各工序所需工时。系统将根据每道工序的工时,计算出单件衣服的生产时间。
班组出勤情况决定生产能力。
根据各班组的工人数量及每日的工作时长,结合工厂日历,可以计算出每个班组的每日产能。知道了这个数值,我们就可以评估在给定时间内一个班组能完成多少生产任务。
结合待生产任务的数量、每件衣服的生产时长以及班组的每日产能,系统便能自动推算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总天数。
具体计算逻辑如下:
总时长 = 生产任务件数 x 单件生产时长
班组产能 = 每日工作时长 x 班组人数
生产天数 = 总时长 ÷ 班组产能
通过这样的计算方式,大家可以清晰地理解系统是如何在排程日历中自动计算出生产结束日期的——即生产结束日期等于开始日期加上生产天数。
生产计划是确保生产流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一个有效的生产计划应涵盖从销售订单到成品出库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各个阶段的样板制作、采购、设备调试、产前会议以及具体车缝生产的安排等。
每个关键环节都应设置进度控制公式,以计算每个环节的计划完成日期。通过信息化系统,每个环节的进度变化和异常情况都能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
生产计划还应包括消息提醒机制。当环节完成、延期、发生异常或提前N天时,系统将通过系统消息、邮件或公众号信息推送等方式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通过这种方式,全员跟单模式得以实现。每个环节的负责人都能及时掌握信息,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