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六月,我国西北地区东部至江南、华南一带的大部分地区气温飙升,普遍超过3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40℃。随着气上升,新陈代谢加快,消耗增大,最容易损害心气心血。研究显示,气温每升高1℃,急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数量就会增加17.3%。在高温天气下,保护心脏尤为重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行为,如吹空调、喝冰水、洗澡、运动和睡眠等,都可能对心脏造成伤害。
以下为您提供五个保护心脏的建议:
一、避免空调直吹
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室内时,直接吹空调会使血管和心脏难以适应温差变化,容易引发疾病。为了保护心血管健康,建议将空调温度设置在26℃左右,并避免直接吹风,以防心血管异常收缩,诱发疾病。
二、避免大口猛喝冰饮
大口喝冰饮,特别是运动后,会使冠状动脉、脑血管等发生反应,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据报道,有人在运动后喝冰饮料后突发心肌梗死。建议夏季喝水要少量多次,每次喝100至150毫升即可,避免大量喝冰饮。
三、避免出汗后立即洗冷水澡
高温时,如果突然洗冷水澡,会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甚至可能引起冠状动脉问题,危及生命。建议擦干汗水后休息片刻,再用温水洗澡。
四、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
高温时剧烈运动会增加心脏负荷,对于有些人来说更易引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建议夏季运动时要避开高温时段,适量运动。
五、避免熬夜
天气炎热时,长期熬夜会增加心血管压力,易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长期如此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建议每天22点前入睡,并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7至8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气温升高,有些人会出现头晕、胸闷、胸痛、出汗等症状,这些可能是中暑的表现,但也可能是心梗的征兆。区分中暑与心梗需注意体温、胸闷的性质和持续时间以及出汗的情况。一旦出现心梗症状,应及时就医。夏天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伤害心脏的事情是平安度夏的关键。我们也应该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播撒科学的种子,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共同前行。这一科普信息来源于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