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说:“处暑,暑气至此而止。”这意味着暑天即将结束,秋季即将开始。在这个换季之际,天气仍然以为主,虽然暑气消退,但秋阳仍然炙热,时有绵绵秋雨,湿气较重。中医认为脾喜燥而恶湿,湿邪容易困脾,影响到脾胃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到食欲。处暑时节人们容易出现胃口不佳的情况。
尽管这是暑气的尾声,但我们仍不能忽视养生的重要性。处暑的气候初现秋天的回光返照,天气逐渐转凉且干燥。空气中的水分减少,也缺少水分。肺作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在这样的时节,燥邪容易通过口鼻入侵,对肺津造成损伤。处暑节令的养生重点应放在健脾润肺上。
为了健脾润肺,我们可以选择以下食物进行食疗:
1. 山: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与其他常用的补相比,山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无任何副作用,可以当成正常食物充饥使用,适宜于任何人群、任何体质,包括老人、儿童、孕妇等。
2. 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太子参是《典》收录的草,能够益气养阴生津,且力平和,为一味清补之品。
3. 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蜂蜜含有的单糖可以直接被吸收,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还可以食用鲫鱼、胡萝卜、苹果、莲子、芡实、猪肚、鸭子等健脾的食物;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祛湿食物。在秋季饮食中,应“少辛增酸”、“防燥护阴”,多吃核桃、乳品、百合、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等,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通过这样的饮食调整,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的变化,保持身体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