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航局预测显示,到2025年,我国的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1.5万,而到了2035年,这个数字更是有望攀升至3.5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低空经济催生了哪些新职业呢?它们又带来了哪些新的价值呢?
随着无人机行业的蓬展,截至2024年底,我国无人机运营企业已超过两万家,年产值达到约两千,同比增长近四成。低空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因此也催生了无人机系统工程师、无人驾驶飞行器培训师、无人机物流调度员等一系列新职业。还有低空交通员、农业植保无人机操作员、森林防火无人机巡查员以及低空飞行数据分析师等新型就业岗位也应运而生。
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表示,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民用无人机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超过两百个应用场景。未来几年,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该领域的人才缺口将会超过百万。
巨大的人才缺口正是产业迅猛发展的表现之一。以无人机表演市场为例,估算显示仅通过活动表演的无人机费用就可以创造出惊人的营收。随着无人机产业链的上下游不断扩容,相关研发、销售、维修以及飞手培训等岗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一些企业在时更注重人才的特定技能和学习能力,尤其是在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某集团的人力资源负责人田圣宽表示:“我们的研发人员缺口较大,特别是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领先人才方面。整个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正在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着众多新事物和专业技术挑战。”在这个行业背景下,这些新职业不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