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春先生自幼喜爱绘画,尤其对葫芦情有独钟。早在宋代,陆游便对葫芦有着深厚的喜爱之情,并在诗中表达了这种情感。而万春则沿袭了这一传统,对葫芦艺术情有独钟,已经从事葫芦雕刻事业十余年。他用一双巧手、一把刻刀,将普通的葫芦雕刻成令人惊艳的艺术品。
走进万春的工作室,仿佛置身于葫芦的世界。房间内摆满了各种造型的葫芦艺术品,既有细腻婉约之美,又有豪迈粗犷之风。花鸟虫鱼等形象在葫芦上栩栩如生,展现出万春精湛的技艺。
万春与葫芦结缘始于他的青年时期。他对葫芦雕刻技艺的热爱源于一次偶然的相遇。在参加一次文艺作品展览时,他结识了老师姜月连,并对姜老师的葫芦雕刻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姜老师的传授下,万春的葫芦雕刻技艺日湛,并成为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万春表示,“要想有好作品,就要坐得住冷板凳。”他坚守传统技艺,稳得住性子,耐得住寂寞。雕刻葫芦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还需要绘画和书法的技巧。挑选成熟的葫芦并经过多道准备工序后,才能进行雕刻。他的代表作《孙子兵法》在第13届(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但他对其中的一个细节不满意并重新创作。他表示每件作品都要用心雕刻,尽量不留遗憾。他的作品如《红色刘集》、《红船领航》等都将广饶的红色故事传播给更多的人。
万春自2010年开始研究葫芦雕刻至今已有十余载。他利用业余时间教授孩子们非遗技艺与文化,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并了解这门技艺的传承价值。谈及未来规划,万春表示将利用网络平台传播葫芦雕刻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门传统技艺。他深知这是时代赋予他的机会,而他也会尽力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