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羊剪绒为何不建议穿

羊剪绒为何不建议穿

服饰,见证时代的变迁与历史的画卷。

回望四十年前的鄂尔多斯,街头巷尾人们穿着的都是黑、蓝色的,服装款式千篇一律。而如今,潮流如潮水般按月更迭,每个人的衣着都彰显着个性与时尚。这开放的四十年间,鄂尔多斯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衣着的变化中便可窥见一斑。

在东胜区林荫广场附近的一家名为“名仕制衣”的店铺里,69岁的高玉莲正精心制作一件羊剪绒大衣。谈及鄂尔多斯人的着装变迁,她打开了话匣子。

1985年,为了全家生计,38岁的高玉莲拿起了剪刀和皮尺,开始学习裁缝手艺。在她记忆深处,那个年代的衣着款式朴素单调,颜色也只有黑、灰、蓝,用料主要是粗棉布和的确良。随着时代的进步,涤卡布料的出现让颜色开始变得鲜明起来,红、白、灰等色彩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只有在特殊的节日或者婚礼时才会制作新衣,一套衣服往往要穿四季。

到了9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注重衣着的细节,如上衣与裤子、鞋子的颜色搭配等。那时,女士外套出现了小翻领,男装也有了前进服和中山服等款式。高玉莲的裁缝店因为手艺好,顾客络绎不绝,她还曾带起了一批徒弟。

进入90年代中期,随着财富的积累,服饰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每个季度都有新款服饰和面料上市。喇叭裤、健美裤、灯笼裤、呢子大衣等偏欧式服饰纷纷涌现。到了90年代末,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宽容度扩大,服饰的材质和样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高玉莲的裁缝店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扩大规模,并正式更名为“华夏制衣”。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街头巷尾的裁缝店逐渐落寞,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发达的成衣店。在鄂尔多斯,服装已经冲破了季节和样式的束缚,为爱美的人们在一年四季和各种场合提供装扮。如今,不仅女装千款,男装专卖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男士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与此高玉莲开始承揽、工作服、校服和演出服的制作,她的店铺再次忙碌起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购物平台的完善让各国潮牌涌入人们的视野。身处鄂尔多斯的人们与时尚潮流之间只隔着一块显示屏。特别是近年来,青年人习惯用“混搭”创造独特的个人服饰,流行如英伦风、波西米亚风等不断涌现,旗袍、唐装、汉服等也重新受到青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高玉莲手中的真丝面料华丽而不奢华,精致而不失时尚,反映出当下时尚的多元与普及。

服装不仅仅是一种记忆,更是一幅穿在身上、延续历史的画卷。如今,走在鄂尔多斯的大街小巷,行人的衣服越来越时尚、有味道,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也更注重舒适随心,装点着这座越来越繁华美丽的城市。


羊剪绒为何不建议穿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