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将至,幼儿园的老师通过微信通知,让王女士陷入了纠结。原来,幼儿园计划举办一场新年联欢会,并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带一份礼物来,在联欢会上进行抽签交换。老师特别提醒,礼物的价值并不在于其价格,而是心意,不必购买昂贵的礼物。王女士考虑让孩子画一张贺卡作为新年礼物。几天后老师发布的班级礼物交换照片让她产生了疑虑,照片中的礼物都包装精美,一眼就能看出价值不菲,相比之下,自己孩子的贺卡似乎有些寒酸。于是,王女士匆忙购买了一个价值百元左右的乐高恐龙作为礼物。
如今,老师在过节时并不接受礼物,但孩子们之间的“换礼”活动却越来越流行。这让人们面临一个难题:是更注重情感表达,还是追求礼物的价值?是引导孩子们铭记友谊,还是让他们陷入相互攀比?对于这个问题,老师和家长都在寻找答案。
在换礼活动中,孩子们的心情各异。有的兴高采烈,觉得自己赚了,如姜女士所述,她的孩子用一只玩偶熊换回了全新的遥控汽车。也有孩子用精心准备的礼物换回了价值较低的小物品,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只能用“礼轻情意重”来安慰孩子,但孩子们显然会感到失望。
在朝阳区一所公办幼儿园的大班孩子郎朗看来,只要是能玩的都是好礼物。他表示,在换礼物的时候,班上的小朋友带的礼物大多是购买的,很少有自己的手工制作。
家长们为孩子准备礼物时也不得不面临“攀比”的问题。在电商网站上搜索幼儿园时,会自动出现与礼物相关的词汇,如“元旦晚会小礼品”。这些礼物的价格从不到一元到超过五百元不等。一些热门的礼物如不锈钢杯子、小汽车模型和卡通手表等都可以刻字。一位孩子上中班的家长表示,如果自己的孩子在交换礼物时送的礼物太便宜,会感觉不好意思见其他家长。因此无形中产生了“攀比”的压力。班上礼物的价格逐渐稳定在一百元左右的价位。孙女士每次出差或出国都会购买一些几十元到一百元的纪念品作为礼物送给班上的小朋友和老师。她表示这是为了孩子能在幼儿园的生活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她认为送礼不只是物质的交换更是友情的表达她更愿意孩子自己制作的礼物能收到他人的喜欢与认可。“说实话就是一场变相的攀比大战家长们得明一套暗一套还得在朋友圈晒一晒证明自己的心意十足。”一位家长直言不讳地说道家长们无形中的攀比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家长们疲于应对甚至感到无奈甚至有些活动让家长感叹原本是小孩子的作业最后还是变成了家长的作业。老师们也对此进行了反思并尝试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分享和珍惜友情让孩子们懂得分享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同时幼儿园也应该加强对孩子们的礼仪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如何正确地接受和送出礼物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