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黄颡鱼为什么不建议吃

黄颡鱼为什么不建议吃

黄颡鱼的一些疾病防控方案简述

黄颡鱼具有杂食性特征,其肠道较为脆弱,在食物不足时易误食杂质,导致肠炎问题。近期调研发现,黄颡鱼在水花标粗阶段由于轮虫培育不足或饵料投喂不当等原因,腹水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本文将探讨肠炎引发的细菌性腹水症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防控措施。

一、针对肠炎引发的细菌性腹水症防控与治疗

针对黄颡鱼的肠炎问题,推荐使用美康1号、美康2号、美康6号以及水黄金等修复肝胆肠道屏障功能的品。在投喂饵料时,应根据鱼体重按比例增加投喂量,避免过度暴食或饥饿。初期治疗时,建议使用康倍宁/鱼血宁+三黄散等物连续投喂5天一疗程。对于重症患者,建议全池泼洒活力宝+渔美康1号+EM菌,同时停料2天以提高鱼的免疫力并控制水体病原菌平衡。

二、抗菌物滥用导致的代谢障碍及应对措施

在长期使用抗菌物的池塘中,约有40%的“大肚子”鱼存在肾脏水肿和肝胰脏萎缩等问题,这可能是由于物代谢负担过重导致的。建议使用美康2号、美康6号和水黄金等调控措施来减轻器官损伤。抗菌产品的使用不应超过5天/疗程,疗程结束后应立即投喂修复体质的物。

三、绦虫感染性腹水症的处理方法

绦虫感染性腹水症是一种典型病症,症状表现为腹可见白色绦虫,肠道堵塞率超过60%。与细菌性腹水的区别在于腹部膨胀程度较轻。建议内服使用渔菌净、渔新康等物连用5天以防止继发感染。在驱虫后,应使用底康1号+底氧宝等物分解虫卵并增氧。驱虫后的3-5天内可能会有鱼死亡,这是正常现象。

四、关于异常发育问题的管理难点及应对策略

管理中需注意误购普通苗种的问题,这些普通苗种的发育率可能超过90%。养殖周期超过18个月的池塘,雌鱼发育率可提升至22%。采购苗种时需仔细鉴别,解剖苗种观察腺原基形态。养殖过程中,及时监测发育情况并优先出售。

数据验证显示,在湖北洪湖的试点中,采用综合防控措施后腹水发生率仅为6.7%,较传统方案降低71.2%。这显示出上述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注意事项:使用驱虫产品期间应避免使用碘制剂,以免影响效。所有内服方案应在特定的水质条件下执行,以确保效的发挥。


黄颡鱼为什么不建议吃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