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年,“跳绳班”成为了家长们竞相追逐的热门培训班。过去孩子们在玩耍中就能掌握的跳绳技能,如今却需要报班才能学会吗?这一趋势引发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和焦虑。
家长们纷纷起跳绳班,积极响应这一热潮。刚开学,一年级的家长群里便出现了跳绳班的微信信息。家长们纷纷报名,短短时间内,10人的跳绳班便爆满。对于未能及名的家长来说,他们会选择再次新的班级以满足需求。
随着学校体育课开始跳绳练习,家长们对孩子的跳绳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关注。许多学校将跳绳作为评价学生体育能力的一项指标,这也加剧了家长们的焦虑情绪。“报班”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紫竹院公园的小广场上,记者看到了穿着校服的孩子在教练的指导下认真练习跳绳。一旁的年轻家长们表情严肃,密切关注着孩子的表现。有些路过的老人看到这一幕,不禁发出疑问:“学跳绳还需要报班?以前不都是玩一玩就会了吗?”
经过咨询多家培训机构,记者发现跳绳班的收费价格差异较大,从三四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有的机构提供“大课班”,有的则提供一对一的私教服务。一些机构承诺,通过10节课的学习,孩子就能掌握跳绳技能。如果未能学会,可以继续购买课程包进行额外学习。
对于是否应该报班学跳绳这一问题,一些专家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北京市垂杨柳中心小学校长钟亚利建议,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家长陪伴下的亲子运动是更好的选择。如果孩子喜欢的运动在家里无法练习,或者家长无法陪伴,可以选择报培训班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但在朝阳区从事教育工作的郭娜老师提醒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健康,但不必过度培训班。运动应该成为陪伴孩子终生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而学习。
家长们对孩子的健康和运动技能的关注是值得肯定的,但也需要理性对待培训班的作用。让孩子在快乐中运动,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更为重要。(来源:北京日报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