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水共治”已经成为我省的热门话题,它成为了许多家庭日常生活中讨论的焦点。现在,无论是在浙城镇还是乡村,都能看到许多人自发去家门口的河流采集水样,检测水质透明度等指标。随着人们对地表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水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地表水是地壳中存储的水资源,它是居民生活和生产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地表水环境逐渐恶化,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对地表水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可持续发展。这不仅需要专业人员的努力,也需要普通民众的共同参与。
在实际采集和监测过程中,我们的操作是否准确可靠呢?即使对于普通民众以及乡镇环保站的工作人员来说,也存在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水质监测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但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近期,环境监测总站对各采样公司的采样操作和现场监测的规范性进行了检查,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下是其中几个关键点:
现场勘测问题。在进行水质监测时,需要根据实际的河宽和河深来确定采样的位置和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河流的宽度和深度会有所不同。采样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不能仅仅依赖计划进行采样。否则,数据将无法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石油类采样问题。石油类采样是监测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现场问题较多的环节。采样器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操作不当都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采样人员需要熟悉采样技术,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采水曝气和沉降问题、溶解态含量的过滤问题、温度计的位置摆放问题、记录的填写问题、平行样的分装问题、电导率数据报出问题和汞的实验室分析问题等也需要引起注意。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样人员需要重视这些细节问题,加强培训和学习,确保采测分离的数据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我们的水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