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近新春佳节,天然气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在这个冬季,安徽省合肥市的天然气短缺量超过一亿立方米。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动用存储的液态天然气,通过气化后补充进城市管网。
气化站的工作区域将会面临极寒环境,温度将低至零下二十摄氏度以下,仿佛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寒带”。在这片严寒之地,有一群一线工人,他们默默坚守岗位,为城市带来冬日的“暖阳”。
罗集门站是合肥市最大的天然气应急保供气化站,这里存放着巨大的液态天然气罐。经过严格的安全措施,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进入气化区域巡检。一进入核心地带,雾气弥漫,能见度不足五米。
“这里的温度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场站工韩景辉介绍道。液态天然气的温度达到零下162摄氏度,在气化过程中,由于需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热量,所以产生了冷雾和冰霜。尽管合肥的最低气温已经很低,但气化站的气化作业仅仅进行了不到半小时,气温就已经降至零下28摄氏度。
今天罗集门站的气化任务是61万立方米,预计需要12个小时完成。韩景辉和他的同事们每两小时就要进行一次巡检。尽管工作环境极其寒冷,他们必须遵守安全规定,禁止穿戴羊毛衣物、暖宝宝、羽绒服等易引发静电的保暖用品。
这片工作区域有20多个巡检点,数百个阀门需要定时检查。每个阀门的控制都需要非常精准,开启的幅度要精确到度。如果开度大了或小了,都会影响到气化的进程和安全。
在这片被冰霜覆盖的寒带中,工人们需要记住每一个巡查点的位置。韩景辉说:“我们走的次数太多了,都已经记在心里面。”尽管天气恶劣,但他们仍然需要保持清晰的头脑和准确的判断。
在巡检过程中,工人们还需要面对一些突况。比如有一次,韩景辉和同事在巡查到4号泵时,发现有些不对劲。凭借经验,他们判断4号泵的压力已经超高,出现喷液现象。液态天然气的温度极低,只有零下162摄氏度,皮肤一旦接触会被瞬间冻伤。
工人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带来危险。在这个视线昏暗的夜晚,他们需要更加小心谨慎。韩景辉说:“慢一点,慢一点。因为温度特别低,手碰上铁栏杆会立马粘住。”
晚上九点多,这一天的气化任务终于结束了。韩景辉和他的同事们结束了长达12个小时的室外巡检。他们只能短暂休息几分钟,因为任务繁重,需要轮流吃饭、休息。
这个冬天,有超过200万户居民需要使用天然气,像罗集门站这样的应急保供气化站已经建成了3座。有60多名像韩景辉一样的场站工,不分昼夜地坚守在这个城市“寒带”,保障着天然气的应急供应。尽管工作环境艰苦,但他们仍然坚守岗位,为城市的居民用气保驾护航。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和付出,换来了城市的温暖和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