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天《“贝”的故事》的课堂里,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如火焰般,对课程内容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课程一开始,孩子们的目光便不约而同地聚焦于“贝”这个汉字。在稍作引导后,孩子们迅速理解了“贝”是一个象形字,并展开了对字形演变的探索。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了解到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非常便捷,因此我决定将重点落在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贝”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通过探讨,孩子们了解到贝壳在古代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曾作为货币流通。这一发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开始主动探索,发现许多带有“贝”字旁的汉字都与财富有关。我抓住这个契机,带领孩子们进一步拓展,探讨了更多与“贝”字旁的汉字相关的文化。我们的讨论进一步延伸到了汉字的魅力,孩子们惊叹于汉字偏旁与字义之间的紧密联系。
随着课堂的气氛逐渐升温,孩子们开始分享自己名字中的寓意,对汉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联想到前两天班里发生的一件小事:一个孩子不小心弄坏了教鞭,但他对赔偿教鞭的态度轻蔑,认为只是小钱。于是,我决定将这个事件融入课堂讨论中,引导孩子们明白赔偿的意义并不在于物品的价格,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在引导孩子们理解财富的真正含义时,我们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财富,更探讨了金钱与财富之间的关系。孩子们明白了财富包含金钱,但金钱只是财富的一部分,还包括人际关系、健康、智慧等无形的财富。我强调,真正的财富在于我们为他人付出的努力和时间。这时,一个小插曲发生了:一张废纸被丢弃在座位旁边,一个小女孩却主动捡起。我借此机会表扬了她,并告诉孩子们这是他们用行动守护的财富——对班级的热爱。
通过这个小插曲,我提出了一种生活态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希望孩子们能明白生命的价值在于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行为。回到赔偿教鞭的话题上,我再次强调犯错并不可怕,勇于承担后果才是真正的成长。
这堂课上,我们从小小的汉字出发,探讨了财富、成长等深刻话题。孩子们积极参与,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敏锐感知。我相信这些启示将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陪伴他们成长。
作为教育者,我始终相信开放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只要用心去探索、去尝试,用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积极探讨,他们的思维就会如源泉般涌现出新的想法和观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他们学到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更加明白生活的真谛,收获真正的财富——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他们会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