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彗木相撞彗星有多大

彗木相撞彗星有多大

综述:

宇宙并非我们所见的那样安静祥和,实则充满了无尽的动态和能量交换。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碰撞等天文现象。尽管宇宙浩渺无边,我们依然能通过精密的天文望远镜其奥秘。有句老话说的好,总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成为幸运儿。1994年,人类有幸亲眼目睹了宇宙中的一次震撼碰撞。

事件的主角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和一颗彗星的激烈相遇。这次撞击所释放的能量超乎想象,远超人类的器试验的20亿倍。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场撞击,能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呢?让我们来一起回顾。

关于木星:

木星,太阳系中的第五大行星,却因其巨大的体积和质量被尊称为“大哥”。地球的体积仅为其的1/1316,质量为其的1/317。其他七大行星的总质量也仅仅占到木星的2/5。木星自身质量占据太阳系总质量的千分之一,即0.1%。太阳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剩下的那百分之一中,木星就占据了十分之一。尽管木星的密度并不大,每立方厘米只有1.3克,但其巨大的质量使其在太阳系中独树一帜。

木星是一颗气体星球,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以及可能的甲烷、乙烷等。由于其不是岩石星球,几乎可以断定其上并无生命存在。木星的自转周期约为10小时,公转周期稍长于11年。由于其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极低,达到-108摄氏度。尽管它是一颗气体星球,但依然有着明显的四季变化,其标志便是著名的大红斑。大红斑本质上是一个气旋,自人类观察木星以来便一直存在。它每六个地球日逆时针旋转一周,大部分时间呈现淡橘或,有时则呈现鲜艳的红色。关于其形成原因,目前仍无定论。

关于彗星:

彗星是一种神秘的,经常与陨石被混淆。彗星与陨石有着本质的区别。陨石主要由岩石构成,落在地球上后才被称为陨石。而在宇宙中,它被称为小。小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因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此时被称为流星。若流星没有完全燃烧殆尽落到地面,则成为陨石。

彗星则主要由气体构成,在宇宙中因温度过低而呈固态,夹杂岩石颗粒。当靠近太阳时,这些固体开始升华并与本体分离,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彗尾。其中的岩石颗粒在燃烧时形成流星雨。彗星大多都有尾巴,长度因其成分不同而异。它们有自己的轨道,其中只有椭圆轨道的彗星是周期性的,其他两种非周期性彗星的轨道则是双曲线和抛物线。据天文学家计算,宇宙中的彗星数量众多,但人类观察到的仅有1600颗。原因在于彗星的起源地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现在普遍认为,奥尔特星云是彗星的故乡,那里位于太阳系的边界。

彗木相撞:


彗木相撞彗星有多大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