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五岁的老孙体检后得知自身高血脂情况严重,医生向他明确指出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并且也是冠心病、心梗和脑梗的危险因素。老孙得知后决定彻底改变饮食习惯,他回家后告诉老伴,决定不再吃肉,只吃主食和青菜。这样坚持了三个多月后,老孙的饮食几乎和兔子无异。在复查时,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依然没有下降,这是为什么呢?
二、对饮食“清淡”的误解
像老孙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许多人认为只要平时吃得清淡一些,就能降低胆固醇。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方法,单纯追求“清淡”反而可能不利于胆固醇的降低。这里存在的误区有:
1. 主食过量:当饮食中的鱼肉等富含脂肪的食物减少后,人们往往会因为感觉不饱腹而增加主食的摄入量。这些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容易被转化为脂肪。
2. 零食过多:即使不吃肉,很多人也喜欢吃小零食,如坚果等,其中也含有较多脂肪。
3. 烹饪方式不当:有些人会在烹饪方法上寻求变化,采用重油煎炸的方式,这样菜中的脂肪含量仍然很高。
三、纯素食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脂质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多种营养素的参与。长期纯素食可能导致脂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对于高血脂的人来说,缺乏均衡营养可能会导致糖脂代谢紊乱,进而使血脂升高。
四、如何健康饮食
纯素饮食并不等同于健康饮食。对于高血脂的人来说,应该以“少荤多素”为原则,科学控制血脂代谢。
1. 避免摄入“坏”脂肪:如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它们会提高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应减少食用动物脂肪、人造奶油等食品。
2. 选择“好”脂肪:不饱和脂肪对身体健康有益。可以选择橄榄油、油菜籽油等含有不饱和脂肪的植物油进行烹饪。
3. 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火锅及长时间熬煮的肉汤等,它们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和嘌呤。
4. 摄入优质蛋白:可以选择不含脂肪的瘦肉、鱼类和禽肉等动物蛋白,以及豆制品等植物性蛋白。鸡蛋中的蛋黄虽然胆固醇含量较高,但研究表明,高血脂患者每天食用一个鸡蛋不会增加胆固醇水平。
5. 主食首选粗粮:粗粮、燕麦、糙米等营养价值全面,膳食纤维含量高,热量低,相比精米、精面更健康。
6. 多吃海鱼:海鱼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且深海鱼中的ω-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烹饪时以蒸为主,避免煎、炸。
7. 多吃水果和蔬菜: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多样且均衡的饮食才是健康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