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世间,方能领悟真谛
要想真正深入世间,必须先有超脱尘世的胸怀,否则容易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只有真正深入世间,才能真正超越尘世,达到真正的出世境界。
诗意盎然,无需识字
有些人虽然一个字都不认识,却充满诗意;有些人虽未参悟佛理,却充满禅意。这是因为他们的心境淡泊,无所拘泥。一勺茶水,一块石头,都能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心境宁静无欲,才能真正明白心之本源。洞察世间恒常之理,方可谈论出世之道。独自坐在禅,烹茶静心,欣赏达摩面壁图,感受心灵的宁静与神清气爽。这种感觉仿佛回到了最初的混沌境界,如同与达摩祖师交流,共乘木筏渡海见麻姑。
高洁不屈,卓尔不群
能够超越世俗便是非凡,不受污染便是清高。以笨拙之法处理巧妙之事,韬光养晦身处高位,虽处环境仍能保持平静心态,不乱方寸。
读史悟道,忍字当头
读史书要忍受错误的字句,如同登山忍受山路崎岖,踏雪忍受危桥。闲暇时忍受俗人侵扰,赏花时忍受劣质酒水。如此才能真正融入史书的世界。
随心所欲,快乐自在
若能随时行乐,即刻可得快乐。身体无恙,心中无忧,春天的鸟鸣便是美妙的乐章,春花便是最美的装饰。片刻的空闲便能享受片刻的欢乐,何必在中寻求刺激才算快乐呢?
净心明智,看透红尘
业清净,眼耳鼻舌意皆成慧眼。身上无物牵挂,便如住在深山茅庵中修行一般。
聆听心声,窥见真我
聆听寂静夜里传来的钟声,唤醒梦中的迷茫。静观清澈潭中的月影,仿佛窥见超越的真实自己。
超脱生死,看淡名利
超越了生死的界限,活也好死也好,看破了名利争逐的虚妄,得到也好失去也好。
隐逸林中,无愧于心
在隐居的生活中无荣辱之分。在选择道义的路上无人情冷暖。
放下执念,看透轮回
身体虽会朽坏,但阿赖耶识中的业债却永远存在。中只是有限的文字,穷尽万卷求佛性,一旦得到便发现,只是方法而非佛性的本身。
远离谗言,明辨忠奸
听到毁谤之言的人最容易接受谗言,听到赞美之语沾沾自喜的人最容易听信谄媚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