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与天地有着共同的标准。易经中的道理,其实也就是天地自然的道理,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也正是这个意思。
仁者看到易经中的智慧会称之为仁,智者看到则称之为智,而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易经的智慧却可能不自知,这正如《周易·系辞上》所说。
密云禅师也曾经提到,圣人和凡夫的区别在于知道与不知道的区别。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人事的通塞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位”,二是“时”。
俗话说得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还有句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因为“位”的不同。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中也提到:“将相因为地位的高隆而特别显达,文士因为职位的卑下而遭受讥讽。”这就像江河因为积聚的水量而汹涌澎湃,细小的溪流因为地势的落差而跌落。
有句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有句话说,机会难得,时不我待。《易经》也告诉我们,“变通的人,是能够顺应时机的人”。
在解读易经的爻象时,我们应该关注的就是这个“时”和“位”。位决定了形势,时而制约变化。每一卦,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的观察,都应参照象和爻。每一个爻都与时间和位置有关。要审位,必须观察其与各爻的关系;论时,则要审视相邻爻的位置和态势。
《周易·乾·象》中提到:“天道的运行是的,君子应该效法这种精神,不断地努力进步。”在乾时,阳刚之气最盛,正如年轻人充满活力,富有朝气,所以应该积极奋斗,努力创造一番事业。
在《乾·初九》中,“潜龙勿用”,就像一条潜伏的龙,暂时无法展现其力量。《象传》解释说:“潜龙勿用,是因为阳爻处于最低的位置。”也就是说,虽然此时应该有所作为,但因为地位卑微,不宜轻举妄动,锋芒毕露。这里的“潜龙勿用”,并不是真的不用或者不为,而是指在没有被认可的情况下保持低调。《文言》中提到:“隐没在,默默无闻也不烦恼;虽然活儿干得最多却不被肯定,也不应感到苦闷。”孔子曾说:“不要担心没有地位,担心的是没有立足之地。不要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追求的是能被了解。”找到自己的位置,默默积累经验和人脉,等待机会的到来。机会难得,错过就不会再来。要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