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古时候的年龄称呼超全了,快来涨知识!

在古代中国,人们对于不同年龄阶段有着独特的称谓,这些称谓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年龄称呼:

1. 孩提:指1-3岁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

2. 总角:指4-7岁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开始学习礼仪,逐渐懂得规矩。

3. 垂髫:指8-14岁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头发垂下,还没有束发,因此得名。

4. 舞勺之年:指13-15岁的少年,这个时期的少年开始学习舞蹈和礼仪,准备进入青春期。

5. 及笄:指15岁的女子,这个时期的女子已经成年,可以许配人家。

6. 舞勺之年:指15-20岁的少年,这个时期的少年已经长成,开始学习各种技艺。

7. 弱冠:指20岁的男子,这个时期的男子已经成年,可以参与社会活动。

8. 而立:指30岁的男子,这个时期的男子已经事业有成,家庭稳定。

9. 不惑:指40岁的男子,这个时期的男子已经历经风雨,处事沉稳。

10. 知天命:指50岁的男子,这个时期的男子已经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

11. 花甲:指60岁的老人,这个时期的老人已经经历了人生的大半,开始享受生活。

12. 古稀:指70岁的老人,这个时期的老人已经头发花白,身体逐渐衰弱。

13. 耄耋:指80-90岁的老人,这个时期的老人已经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

14. 期颐:指100岁的老人,这个时期的老人已经非常罕见,是长寿的象征。

这些年龄称呼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年龄的细致划分,也体现了古人对人生阶段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些称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