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虚构的一夫多妻与宫斗剧
现在关于一夫多妻的宫斗剧实在太多了,导演似乎能将每一个所谓的“老婆”刻画得如出一辙,犹如真实的妻子一般。但古代实际上并非一夫一妻制,而是实行的一夫一妻多妾制。这需厘清误解。
在称谓方面,例如皇帝称呼的演变过程引人深思。在明清之前的古代历史记载中,很难看到称呼皇帝为“皇上”的写法。然而在许多历史剧中,却频繁出现这一称呼,这在时间上是大错特错的。明清之前的时代,稳妥起见最好称皇帝为“陛下”。至于皇后的自称,我们常常听到“哀家”,但实际上只有丧夫的皇后才能如此自称,否则皇后一般自称“吾”或“本宫”。还有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格格”的称呼。许多人受琼瑶作品的影响,误以为只有公主才能称为格格,实际上“格格”相当于“”,是满族对女性的一种称谓,后来也用于特指贵族王公的女儿,这是一个灵活的、没有固定制度的称呼。
在食物方面,历史剧常常犯错。像玉米、米饭、面条这些日常食物,它们的起源和演变经常被误解。甚至连食具的使用也是胡乱搭配。这需要我们对食物及食具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以避免误导观众。
至于银子,在许多历史剧中似乎成了主要的交易货币,但实际上在民间通行的主要还是铜钱。不同朝代有不同的铜钱以及计算方式,普通老百姓哪来的那么多银两付账呢?这一点也需要剧作家们更加严谨地处理。
再说到圣旨,那句经典的戏剧对白“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实际上是在朱元璋时期才开始使用的。如果随意往前推,每个皇帝的圣旨都以此开头,那就太过离谱了。希望历史剧的创作者们能够更加严谨地对待历史常识,避免误导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