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籍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堪称诗坛绝唱,其内容更是被传颂于世界各地。“黄河远山尽白晖,鹳雀高飞入海天。千里眼穷心更远,更上一层楼台间。”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让人们熟知了鹳雀楼的壮美景色和历史底蕴。历史上有名的鹳雀楼,座落于现今山西省永济市的土地上,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四大名楼。今天我们来谈谈鹳雀楼的由来以及它的历史变迁。
关于鹳雀楼的名称由来,一种说法是因为鹳雀这种鸟喜欢在江湖池沼旁生活,它们喜欢在高树上筑巢,也喜欢栖息在高楼之上。当大量的鹳雀在河滩上栖息时,人们便称这座楼为鹳雀楼。另一种说法则是因为另一种鸟——喜鹊。当地人认为,喜鹊落在谁家的树上叫几声,就预示着这家将有喜事或贵客到来。由于喜鹊和鹳雀都喜欢在高处筑巢和栖息,因此也有人称鹳雀楼为鹳鹊楼。
鹳雀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周时期,历经隋、唐、五代、宋、金等朝代的变迁,长达700余年后,于金元光元年(即公元1222年),因金兵与元兵争夺蒲州,战火焚烧了这座楼。从此,鹳雀楼化为灰烬,只留下一些遗迹。明朝初期时,故址仍存,但之后因为黄河水的泛滥和河道的频繁摆动,使得这座楼的遗迹难以寻找。尽管如此,人们仍然会在蒲州西城楼登高望远,作赋吟咏。清朝诗人尚登岸曾写道:“河山美景令人游,长挽夕阳泛流晖。登高望远诗句好,今日身影映西楼。”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旅游业的发展,重建鹳雀楼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在1992年9月,近百名专家和学者联名倡议重建此楼。永济市于1997年12月在黄河畔开始了复建工程,这也是自元初毁灭后的首次重建。经过多年的努力,新鹳雀楼于2002年9月26日落成并开始接待游客。这座历史悠久的名楼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