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笔下的茱萸:重阳节的历史与魅力探寻
每当重阳节来临,人们总会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千古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否好奇王维笔下的茱萸是何模样?
历史上,茱萸是一种香味独特且颜色赤红的植物,味道融合了花椒和橘子皮的特色。古人深信茱萸具有神奇的驱虫、散寒、消除疫病之功效。在重阳这一天佩戴茱萸,更是寓意消灾除祸、祈求健康。
重阳佩茱萸的风俗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已盛行。那时的人们会将茱萸佩于腰间或系于手臂之上。到了晋代,更有所发展,人们开始将茱萸戴于头顶,重阳节也因此一度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的种类繁多,如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和草茱萸等。其中,吴茱萸因其浓郁的香气和驱虫效果,被认为最有可能是王维诗中的茱萸。其果实呈扁球形或略五角状扁球形,生长于江浙、岭南、云贵等地。而在王维活过的山西、陕西一带,则盛产山茱萸。这种茱萸在秋季会结出深红色的椭圆形小果,观赏价值极高。
值得一提的是,以“茱萸”命名的植物中,许多都是传统中材。例如,《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吴茱萸能够止痛、除湿、逐风邪。山茱萸则具有祛寒、明目、驱虫等功效,更是六味地黄丸的重要原料之一。
如今,山茱萸的主要产地有河南西峡、浙江淳安和陕西佛坪等地,这些地区拥有最适合山茱萸生长的环境。其中,河南西峡县的山茱萸产量全国领先,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其栽种历史可追溯到唐朝。
当山茱萸开花时,金黄的小花簇拥在枝头,整个山野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在陕西佛坪县,人们利用山茱萸的花季和果期,开发出了“春赏花,秋摘果”的旅游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这些小小的红色果实,不仅美化了山林,更为农民带来了富裕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