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雨晴,篱菊初香,正值重阳佳节之际。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之一,蕴人们对祖辈的思念与团聚之情,寓意着感恩与敬老的深沉含义。
在古老的易经中,“九”为阳数,“九九”更是两阳相重,因此得名“重阳”。这一天,人们崇尚吉祥,有登高祈福、祭祖的习俗。历史长河悠悠流转,重阳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又融入了敬老的理念,成为祈寿节、祭祖节和敬老节的重要象征。
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最早在《吕氏春秋》中有相关记载。随着历史的演进,这一节日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习俗。到了西汉时期,九月九日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其中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所提及的宫廷习俗,为我们揭示了这一节日的初始风貌。
唐朝时期,重阳节被列为认定的节日之一,德宗李适更是将其列为“三令节”之一,凸显了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宋代的重阳节更是热闹非凡,东京梦华录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盛况。明清时期,皇宫中亦有盛大的庆祝活动,皇帝亲自登高赏景,民间则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
除了登高赏景外,重阳节还与文化紧密相连。人们相信九月九日是神仙的日子,因此选择在这一天登高,渴望能像得道成仙的人一样升入天宫。这种对的渴望,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长寿的深深企盼。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我们熟知了茱萸这一植物,如今在关中地区,仍有亲朋互送茱萸的习俗。赏菊、咏菊、饮菊花酒等一系列重阳菊俗也深受人们喜爱。因菊花在农历九月盛开,重阳节又被称为“菊花节”。
在关中地区,重阳节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娘家人会给出嫁女送花糕、枣糕或曲连馍,寓意着祝福新人步步高升。走亲访友、送柿子、贴剪纸窗花等都是当地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背后蕴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观念,表达了人们对长辈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近年来,随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西安市作为全国试点地区,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贴心的服务。数据显示,西安市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长,但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尊重却从未减少。
重阳佳节,我们不仅传承传统文化,更表达对老人的关怀和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妨放下繁忙的生活,回家陪伴长辈,一声问候、一次陪伴、一份礼物,传递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关怀。让爱不再等待,让温暖充满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