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条:在古人的养生智慧中,睡眠被奉为人生首要的保养之法。特别是子时,相当于晚间11点至次日凌晨1点,此时若不入睡,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直接伤害肝脏,长此以往会伤肾,导致身体气血两亏。每天照镜子时,你会发现脸色如同灰土一般。即使每日营养充足,锻炼身体,也无法弥补睡眠不足或质量不佳所带来的损害。尽管早起是可取的,但晚睡是绝对不可行的。许多人因为晚睡的习惯,常常精神不振,视力下降,情绪压抑,快乐时刻减少(这也与肺气的宣发不畅有关)。有些人误以为晚上熬夜后,白天可以补回睡眠,但实际上是无法补偿的。要么夜晚难以入睡,要么睡眠时间不够,即使感觉已经补回睡眠,身体的气血已经遭受了大半的损伤。
第二条:在入睡时,应该排除一切杂念,让心灵回归平静。理想的入睡状态应该是“视此身如无物,或如糖入于水”。从脚趾开始,逐渐向上融化至全身,最终自然入睡。很多时候,失眠是因为在入睡时思绪纷繁,无法摆脱杂念。此时不应辗转反侧,以免消耗精神更加难以入睡。最好的办法是坐起一会儿再重新入睡。对于现代人来说,要想在晚上11点前入睡,提前营造宁静的情绪也非常关键,给心灵一段沉静的时间。“先睡心,后睡眼”,正是此理。如果仍然难以入睡,可以尝试在睡前简单压腿,然后自然盘坐或跏趺坐,两手重叠放于腿上,随呼吸自然放松全身肌肉,若能流泪打哈欠效果更佳。感到困倦时便可入睡。
第:午时也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时刻,相当于上午11点至中午1点。若不能在此时间段睡觉,可以一刻钟闭目养神。实际上,正午时只要真正闭眼睡着3分钟,其效果等同于两个钟头的睡眠。夜晚则要在子时入睡,5分钟的深度睡眠效果也等同于六个钟头的浅睡。
第四条:关于睡眠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要早起。即使在冬天,也最好在6点前起床,春夏秋季则尽量在5点之前起床。从养生的角度看,早起有利于的新陈代谢。早起的益处在于可以帮助身体代谢废物。如果起床过晚,大肠无法得到充分的活动,无法很好地完成功能。的消化吸收功能在早晨7点到9点最为活跃,是营养吸收的“黄金时段”。应避免赖床的习惯。头昏、精神不振往往是由于贪睡引起的。编辑:养生之道。
